首页 理论教育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的介绍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的介绍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轴类零件及技术要求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的典型零件之一。2)轴类零件的材料轴类材料一般常用45号钢,并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5)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路线轴类零件的加工主要是轴颈表面的加工,常见工艺路线如下。现按中批生产拟定加工工艺规程。由于两支承轴颈和配合轴颈的精度要求较高,最终加工方法应为磨削。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的介绍

1)轴类零件及技术要求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的典型零件之一。在机器中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轴类零件是回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加工表面通常有内外圆柱面、圆锥面以及螺纹、花键、键槽、横向孔、沟槽等。根据结构形状特点,可将轴分为光滑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包括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和十字轴等)。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有以下3点。

(1)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轴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轴颈尺寸精度按照配合关系确定,轴上非配合表面及长度方向的尺寸要求不高,通常只规定其基本尺寸。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是指圆度、圆柱度。这些误差将影响其与配合件的接触质量。一般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应限制在直径公差范围之内,对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要在零件图上规定形状公差。

(2)相互位置精度。保证配合轴颈(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于支承轴颈(装配轴承的轴颈)的同轴度,是轴类零件相互位置精度的普遍要求,其次对于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也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都是根据轴的工作性能制定的,在零件图上注有位置公差。普通精度的轴,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一般为0.01~0.03 mm,高精度轴为0.001~0.005 mm。

(3)表面粗糙度。支承轴颈表面粗糙度比其他轴颈要求严格,取Ra 0.63~0.16 μm,其他轴颈取Ra 2.5~0.63 μm。

2)轴类零件的材料

轴类材料一般常用45号钢,并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对中等精度、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可选用40Cr等合金结构钢,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及低变形的CrMn或CrWMn等材料,通过调质和表面淬火及其他冷热处理,具有更高的耐磨、耐疲劳或结构稳定性能。对于高速、重载荷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低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耐冲击韧性及心部强度,但热处理变形大。氮化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具有很高的心部强度优良的耐磨性能及耐疲劳强度,热处理变形却很小。

3)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轧制圆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因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能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从而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扭转强度,所以除光轴、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可使用热轧圆棒料和冷拉圆棒料外,一般比较重要轴大都采用锻件毛坯。其中,自由锻造毛坯多用于轴的中小批量生产,模锻毛坯则只适用于轴的大批量生产。

4)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轴的锻造毛坯在机械加工前需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以使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要求局部表面淬火的轴要在淬火前安排调质处理或正火。毛坯余量较大时,调质放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进行;毛坯余量较小时,调质可安排在粗车之前进行。表面淬火一般放在精加工之前,可使淬火变形得到纠正。对于精度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后须进行低温时效处理,以消除磨削内应力、淬火内应力和继续产生内应力的残余奥氏体,保持加工后尺寸的稳定。对于氮化钢需在氮化前进行调质和低温时效处理,不仅要求调质后获得均匀细致的索氏体组织,而且要求离表面8~10 mm层内铁素体含量不超过5%,否则会造成氮化脆性,导致轴的质量低劣。从此可见,轴的精度越高,对其材料及热处理要求越高,热处理次数也越多。

5)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路线

轴类零件的加工主要是轴颈表面的加工,常见工艺路线如下。

渗碳钢轴类零件:备料—锻造—正火—钻中心孔—粗车—半精车、精车—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低温回火—粗磨—次要表面加工—精磨。

整体淬火轴类零件:备料—锻造—正火(退火)—钻中心孔—粗车—调质—半精车、精车—次要表面加工—整体淬火—粗磨—低温时效—精磨。

6)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分析

【实例8-6】图8-46为减速器传动轴,该轴在工作时要承受扭矩,采用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28~32 HRC。现按中批生产拟定加工工艺规程。

图8-46 减速器传动轴

解:1)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是减速器的重要零件,其结构呈阶梯状,属于阶梯轴。

分析该传动轴的零件图可知,两个支承轴颈φ(20±0.07)mm、φ(25±0.07)mm和配合轴颈是该零件的3个主要表面,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1)两个支承轴颈φ(20±0.07)mm和φ(25±0.07)mm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0.8 μm。

(2)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0.8 μm,且与支承轴颈的同轴度公差为0.02 mm。

(3)键槽宽度为(8±0.018)mm,深度为,表面粗糙度值为Ra3.2 μm。

2)毛坯的选择

由于该轴采用的材料为45钢,成批生产,且其为一般传动轴,强度要求不高,工作时受力相对稳定,台阶尺寸相差较小,因此根据毛坯的选择原则,可选择φ45 mm冷轧圆钢作毛坯。

3)定位基准的选择

选择两中心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选择毛坯的外圆作为粗基准。(www.xing528.com)

4)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方法的选择。由于两支承轴颈和配合轴颈的精度要求较高,最终加工方法应为磨削。磨外圆前要进行粗车—半精车,并完成其他次要表面的加工。

根据键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其加工方法定为粗铣—精铣。

(2)加工阶段的划分。该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粗加工阶段(包括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外圆、车槽、倒角)、半精加工阶段(包括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铣键槽)和精加工阶段(包括粗磨、精磨3个主要外圆表面)。

5)工序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根据有关工艺手册和资料查表可得以下结果。

(1)精磨工序余量为0.1 mm,3个主要表面的工序尺寸即为设计尺寸φ(20±0.07)mm、φ(25±0.07)mm和

(2)粗磨工序余量为0.3 mm,公差取-0.1~0 mm,3个主要表面的工序尺寸为mm。

(3)半精车工序余量为3 mm,公差取-0.15~0 mm,3个主要表面的工序尺寸为

(4)粗车工序余量根据各外圆直径确定,余量较大的可分几次走刀完成。

(5)在外圆表面半精车后铣键槽时,其键槽深度要通过磨削后才能保证,因此,铣键槽深度尺寸必须经过工艺尺寸链计算才能确定。

①根据加工过程建立工艺尺寸链,如图8-47所示。

图8-47 尺寸链

②尺寸是经磨削加工最后得到的,故为封闭环;尺寸A和为增环,尺寸为减环。则尺寸A的计算如下。

基本尺寸的计算

31=A+17.5-17.7

A=31.2 mm

上偏差的计算

0=ES(A)+0-(-0.075)

ES(A)=-0.075 mm

下偏差的计算

-0.2=EI(A)+(-0.008 5)-0

EI(A)=-0.191 5 mm

因而,工序尺寸A=。按照入体原则标注为A=mm。

综合以上分析计算,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如表8-10所示。

表8-10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