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探析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探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第一次中国大学生职业能力大调查报告,得到了如图1-9所示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五大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情况表。报告还显示,企业对应届大学生关注的要素相对而言更注重潜能而非当前所具备的工作水平或经验。该《报告》认为,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学生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探析

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

企业技能需求指数是以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或毕业一年的大学生在工作中的职业技能需求情况进行评估为目的的指数体系。主要通过对企业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重要性和水平的综合考察,实现对各种企业、各种职位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技能教育提供方向性指导。企业技能需求指数范围为0~100,取值越大说明企业对该类技能需求程度越高。

按照美国SCANS标准,将员工基本技能划分为五大能力群:管理能力、学习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根据第一次中国大学生职业能力大调查报告,得到了如图1-9所示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五大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情况(满分100)表。由图可知,在员工基本技能五大类能力中,按企业技能需求指数排序依次为: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另外,企业对员工的理解与交流能力的需求强烈,该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为64.36,高出技能需求总指数11.39分,也相对明显高于其他四类能力,表明从需求重要性和水平两方面综合考虑,理解交流能力是企业在日

978-7-111-33882-6-Chapter01-11.jpg

图1-9 五大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情况(满分100)

常工作中对员工需求最强烈的能力,无论是重要性程度,还是掌握水平得分都比较高,此项能力的缺失将最大限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对企业的适应性。

报告还显示,企业对应届大学生关注的要素相对而言更注重潜能而非当前所具备的工作水平或经验。体现在对各项能力的重视水平上就是特别关注毕业生的学习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对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看重度相对较低。

学习与交流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作为个人情商和智商的基础性表现,是企业在招聘大学应届生时重视的首次两项能力,而把与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较紧密地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放在最后两位。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在对大学生的招聘中对基本素质的重视,表明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相对而言并不十分强调应用性,而是更重视他们所具备的基础性能力、发展潜力,和由此带来的快速成长表现。要求他们能够很好适应环境、与他人交流,能积极与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提升,并利用学校所传授的知识,通过学中干、干中学,将他们经由四年或者十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潜质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为企业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主要原因有两个:

(1)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 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就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使学生对企业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www.xing528.com)

该《报告》课题组开展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象是中关村的部分企业和它们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的36所主要生源地高校,结论与众人感觉一致: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是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教学活动围绕理论与书本,且不注重更新,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眼高手低。”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等,也充分反映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

(2)就业能力认知存在错位 该《报告》的一个课题组还对3所石油大学的师生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天津公司、胜利油田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在就业能力模型各要素中,企业认为责任心最为重要,领导能力最不重要;而在学生们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最重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低。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事实是,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等级证书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该《报告》认为,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学生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对于企业最需要的个性特征与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较低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这方面的培养。

从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的要求来看,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毕业学校的名气13个方面。

从统计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和第二重要的考虑因素,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如表1-3所示。

表1-3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 (单位:%)

978-7-111-33882-6-Chapter01-12.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