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谢安:东晋咸和中的卓越政治家与文学巨匠

谢安:东晋咸和中的卓越政治家与文学巨匠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安,字安石,生于陈郡阳夏,后迁居会稽。谢安当政,“镇以和靖,驭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27]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刊刻谢安碑记:“太保谢公,东晋咸和中,以吴兴山水清远,求典此郡。郡西至长城县通水陆,今尚称谢公塘。及迁去,郡人用怀思,刻石纪功焉。”

谢安:东晋咸和中的卓越政治家与文学巨匠

谢安,字安石,生于陈郡阳夏,后迁居会稽。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宰相。少聪颖,“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等寄情山水,“无处世意”。“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川,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几次被推荐也不出仕。“常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亦伯夷何远。’既累辟不就。”四十余岁才开始出来做官,并官至宰相,“时年已四十余,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寻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谢)安总阅中书事”。谢安当政,“镇以和靖,驭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当时,前秦的苻坚非常强势,率军南侵,威胁东晋朝廷,“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谢)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此后,“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因功高,遭皇帝猜忌,于是寄名山水,明哲保身,“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雅志未就”。[22]

谢安在水利方面的建树史书记载不多,但其在湖州任上时,比较重视水利建设,湖州原有谢塘、官塘,为谢安兴建:“谢塘在(乌程)县西四里,晋太守谢安开”;“官塘,在(长兴)县南七十里,晋太守谢安所筑,一名谢公塘。”[23]尤其是官塘,工程很大,连通“郡西至长城县”[24]长度可能有“七十里”[25]。在当时人口不多、生产力欠缺的背景下,兴修大型水利是有相当难度的。官塘修筑时,因为百姓役作辛苦,导致民间多有怨怼,《石柱记笺释》记载其在任时声誉不佳:“在官,无当时誉。”[26]数年以后,水利的后续效应开始呈现,于是老百姓怀念其功绩,并把官塘称为“谢公塘”:“去后为人所思,尝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号曰谢公塘。”[27]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刊刻谢安碑记:“太保谢公,东晋咸和中,以吴兴山水清远,求典此郡。郡西至长城县通水陆,今尚称谢公塘。及迁去,郡人用怀思,刻石纪功焉。”[28]谢塘建成后,形成吴兴至长兴之间的水陆来往通道,除了灌溉农田,还有运道作用,由此也使后代受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