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原俗曲在曲谱中的传承与演绎

中原俗曲在曲谱中的传承与演绎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界公认,中国成熟戏曲样式的出现较其他文明中的戏剧为晚。从两宋之交温州杂剧诞生到明末清初梆子腔戏曲声腔形成,其间近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曲牌都是最重要的音乐构成单位,曲牌连缀是最能体现当时音乐艺术发展高度的标识性音乐体制。因此,不论是早期形成的温州杂剧、宋杂剧,还是创造了辉煌成就的元杂剧,就目前所见,对于它们的记录极为匮乏。

中原俗曲在曲谱中的传承与演绎

学界公认,中国成熟戏曲样式的出现较其他文明中的戏剧为晚。此外,还需要承认的是,有关戏曲唱腔、表演、剧目等诸要素的相关曲谱、剧本和研究性论著,出现时间就更加滞后且凤毛麟角,以至于今人在判断戏曲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诸多方面的艺术特质和价值之时常深感可据研究资料有限甚至匮乏。那么,目前存世的相关戏曲文献是否真的匮乏到研究工作无法开展的程度?笔者试以戏曲曲牌类文献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为例,考察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为今人认识传统戏曲艺术、认识传统音乐乃至文化探索更多有价值而鲜被触及的领域

从两宋之交温州杂剧诞生到明末清初梆子腔戏曲声腔形成,其间近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曲牌都是最重要的音乐构成单位,曲牌连缀是最能体现当时音乐艺术发展高度的标识性音乐体制。但是与其在人们生活中乃至在音乐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这一事实不相称的是,对于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构成单位——曲牌的记录、保存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却是极为滞后的。因此,不论是早期形成的温州杂剧、宋杂剧,还是创造了辉煌成就的元杂剧,就目前所见,对于它们的记录极为匮乏。直至元代后期随着南戏在南方的迅速发展,以及以顾坚为代表的文人开始涉足南戏创作,对曲牌的记录与研究工作才初露端倪。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精通乐律的文人比重较小,所以目前所见到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记录、研究唱词的格律谱(文辞格律谱)和记录、研究唱腔的宫谱(唱腔谱)两大类。且在此两类中,前者在明代更受重视,而属于后者的文献直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出现。笔者就以此两大类作为基本划分的依据,分别考察有关文献、论著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由此总结这一学术史的成败得失。(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