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琵琶曲谱的传承与创新-敦煌曲谱的历史考究

中国传统琵琶曲谱的传承与创新-敦煌曲谱的历史考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曲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乐谱之一,是一部非常具有历史性的乐谱记录。《敦煌曲谱》中总共抄写了25首琵琶曲。《敦煌曲谱》的谱子属于“燕乐半字谱”这一类型,认识它的方法失传已久,所以很难解读《敦煌曲谱》。《敦煌曲谱》自从被世人知道以后,中外各国的音乐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破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敦煌曲谱》当中记录的一些音乐,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了。

中国传统琵琶曲谱的传承与创新-敦煌曲谱的历史考究

《敦煌曲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乐谱之一,是一部非常具有历史性的乐谱记录。它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唐朝时期的音乐发展趋势和当时的状态,意义非同一般。它可以帮助我们以唐朝时期音乐特征为中心点,延伸前后时期的音乐认知,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

《敦煌曲谱》是我国唐代乐谱的抄本,共有25首乐曲。敦煌莫高窟有一位道士叫作王园箓,他经常清理洞窟的流沙。1900年5月26日也就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他在清理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有一个石室是封闭起来的,打开以后发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古代文物,还有诗词集、信件以及四万余卷佛经等宝贵的资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称为“天书”的《敦煌曲谱》和《琵琶二十谱字表》。这一宝贵的音乐文物也被后世所珍藏,而这个被偶然打开的藏经密室就是著名的“敦煌藏经洞”。

由于清朝的贪腐和没落,当时并没有重视这批宝贵的历史艺术文物,在密室公众于世以后,没有多长时间被法国汉学家伯希乘虚而入,将万余件的历史文物用不光彩的手段运送到法国、英国等国家。其中就包括那卷闻名于世的《敦煌曲谱》,至今还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敦煌曲谱》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乐谱之一,是一部非常具有历史性的乐谱记录。虽然它真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但是深处的意义却一直未能全面地展现出来,因此这也是我国音乐艺术史上的遗憾。

《敦煌曲谱》中总共抄写了25首琵琶曲。这25首乐曲的题目分别是《品弄》《倾杯乐》《又慢曲子》《急曲子》《西江月》等。这些乐谱的反面是《仁王护国经》梵文,它的抄写时间是公元933年农历九月初九。由此可以说明,这些琵琶乐谱也是在公元933年前后也就是我国五代后唐朝时抄写的。

《敦煌曲谱》的谱子属于“燕乐半字谱”这一类型,认识它的方法失传已久,所以很难解读《敦煌曲谱》。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日本的学者就已经分别开始对《敦煌曲谱》进行不断翻译和解释翻译。近十来年,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陈应时、席臻贯、何昌林等也都对《敦煌曲谱》进行深刻的解读和翻译。依照他们对曲谱的认知,通过不懈的努力,翻译出了合理的曲谱,而且录制了相关的音乐材料,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音乐艺术学术界的很多人对翻译的乐谱仍然存在异议。

《敦煌曲谱》还有很多别的称谓,例如《唐人大曲谱》《敦煌琵琶谱》等。《敦煌曲谱》自从被世人知道以后,中外各国的音乐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破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敦煌曲谱》就像是一本天书,带给大家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至今有三卷曲谱可以确定它们的基本信息:《敦煌曲谱》中谱字的笔画是汉字中笔画最好的,这些谱字也被一些学者们称之为“省文”“半字符号”;除此之外,几十种辅助性的汉字以及一些点画类型的标记符号都在谱中留有记载。这些符号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意义,以及节拍、反复、速度、力度和演奏手法等。这个曲谱中所应用的一些符号,大部分都没有最终的解释答案,仅仅一少部分与相传的几种曲谱符号有相似之处。(www.xing528.com)

音乐家们对《敦煌曲谱》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它看作是器乐谱,大部分专家认为是琵琶曲谱,少部分专家认为是筚篥谱;二是将它看作是半字乐谱,就是现在依然能看见的工尺谱的前身。

在这三份经卷当中,其中最主要的是P3808的背面。它是一个长3.34米的长卷,由11张大小不同的纸张黏合而成。背面书写的乐谱是符号性乐谱,整个乐谱总共有三种笔迹,记录的谱字达到二千七百多字。全谱共包含25个题目名称,虽然部分名称存在重复现象,但是曲谱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尔雅》印字是正面曲谱,《浣沙溪》是背面谱字的断简,总共记载了十个谱字。这份曲谱相比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新的符号:在三个谱字的旁边都有“復”字。

《佛本行集经·忧婆离品次》印字正面是曲谱,背面是“散打四声”等二十个谱字。这份经卷抄写在一张纸上,而且经卷的纸质是非常细腻的;但是也有一点点的残缺,纸质的右下角有一点点损坏,右上角的地方有一小块的油渍。

我国古代时期最传统的记谱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音位指法谱系统,二是高音旋律谱系统。其中,音位指法谱系统一般比较侧重于记载表现指定乐器的音位和演奏指法和技巧,同时将高音和局部的节奏因素包括在里面,例如七弦琴减字指法和流传到日本的唐代时期的琵琶谱等;高音旋律谱系统一般比较侧重记录一些音律节拍和高音不是十分精准的节奏。试想一下,我们采用唐代时期四弦琵琶的想法来破解《敦煌曲谱》,那么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琵琶的定弦法了。《敦煌曲谱》中二十个谱字出现的概率以及唐朝时期调试音阶的可能性等已知条件,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算出每首乐曲的定弦法。《敦煌曲谱》当中记录的一些音乐,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了。乐谱当中出现的乐句、乐逗、节奏、旋律等特点,前人们已经有所研究和探索,通过这些结果,我们对于一些符号的存在已经有所了解。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其实这就像七弦琴的“打谱”,虽然将前人所遗留下来的古代琴曲的原貌和旋律完全展现给大家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不失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敦煌曲谱》的破解和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差距比七弦琴“打谱”小了很多。

音乐是人们听觉上的信息传达,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音乐的国度里,音乐艺术概念和知识炸裂重新组合、互相推进,也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音乐艺术的景象。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艺术的学术领域里,将科学意识充分融入其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视野宽度,开阔想法思路,不断地进行改变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取得丰富的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