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形不足的汉字消弱的方法

构形不足的汉字消弱的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些构件由于在隶定楷变过程中的黏合和省减,导致构形理据的隐匿,使构形理据变得没有古文字时期那么直观,只有通过对现有构件进行系统的归纳或者复原,才可以重新体现整字的构形理据。在隶楷文字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丧失构形理据及构形理据度弱化的汉字,但这并不能影响整个隶楷文字系统的根本属性,从整体上来看,隶楷文字仍然属于表义文字系统。因此,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是构形理据相对弱化的表意文字体系。

构形不足的汉字消弱的方法

部分理据的淡化甚至丧失,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理据的保留与否,是由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两个方面决定的:形义之间有联系,就有理据;形义之间没有联系,就没有理据。形体是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而意义则源于它所记录的词,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形体和意义都在不停地发展,却是不同步的。形体的发展要跟随当时的整个汉字系统而发展,要符合视觉的要求,因此它有不受语言控制的一面;意义的发展则要跟随语言一同发展,要符合词义系统的要求,一般不受形体的制约。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部分汉字形义关系的脱节。

古文字阶段,所有的汉字都有其构形理据,可谓“无一字无来历”。但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一些汉字的构形理据变得不能被解释。以独体字为例,大部分独体字在古文字阶段都是象形文字,具有象物性,但是隶定楷变以后,原来曲折的“随体诘诎”的线条被改写成横平竖直的笔画,使原本直观的形义之间的联系消失。尽管它们的音义已经凝结在形体之中,但其理据已无法根据现有形体进行解释,只能通过历时传承关系的追溯获得。所有的象形字在隶楷文字阶段都丧失了构形理据。还有一些构件由于在隶定楷变过程中的黏合和省减,导致构形理据的隐匿,使构形理据变得没有古文字时期那么直观,只有通过对现有构件进行系统的归纳或者复原,才可以重新体现整字的构形理据。这些现象都反映了隶楷文字阶段构形理据度的弱化。

在隶楷文字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丧失构形理据及构形理据度弱化的汉字,但这并不能影响整个隶楷文字系统的根本属性,从整体上来看,隶楷文字仍然属于表义文字系统。通过上一章的具体数据分析,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中有70%以上的汉字仍然具有可分析的构形理据,占总字量的绝对多数。(www.xing528.com)

因此,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是构形理据相对弱化的表意文字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