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越沟通阻碍的挑战:消除偏见

跨越沟通阻碍的挑战:消除偏见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因为这句话,大魏对郑炎的初次印象,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家伙。由于这种偏见,在后来的相处中,大魏对郑炎也是一副冷漠的样子,不愿表现出任何热情。可是,当这句话从郑炎口里冒出来时,大魏立即就会认为:他只是想通过打压别人来凸显自己的能力。现在,大魏和郑炎会定期地进行沟通。两个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并在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共鸣,这给两人的生活和事业都带来了益处。

跨越沟通阻碍的挑战:消除偏见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提出的一个命题,当然电影最终否定了这种偏见。

什么是偏见?偏见往往是一个人出于个人态度的主观臆断,而我们的认识能力有限,知识水平也有限,很难保证对事物的看法符合真实的情况。这种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现象,让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眼前的人和事。

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一个年轻小伙子正驾驶一辆高级轿车等红灯。当绿灯亮起时,小伙轻轻地踩下了油门。突然,一位骑自行车的大妈抢红灯,与轿车发生剐蹭,自行车的脚镫子刮了汽车的前保险杠。小伙看大妈没有什么大碍,觉得又不是自己的责任,就没有在意,想着开车离开。

大妈虽然没有被撞着,却被吓了一跳。见小伙要离开,她一把抓住车门,大喊:“你撞了人就想跑?别跑!下车!”

见大妈这样一喊,小伙也不示弱,立即反驳道:“明明是你闯红灯!我是正常行驶,你难道要碰瓷啊?”

“谁碰瓷了?你把话说清楚,”大妈觉得小伙冤枉自己,生气地说,“不要以为你有钱就了不起,胡乱冤枉人!”

很快,争吵声引来了诸多围观者,由于大家都忙着赶路,并没有注意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只看见骑自行车的大妈一脸怒气地抓着车门。见此情景,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瞧这气势,是碰瓷吧?”“这个小伙子可倒霉了”……大妈一听这话就急了:“我没有碰瓷,明明是他撞了我,还想要逃跑。”

坐在轿车里的小伙子一脸平静,在他看来,闯红灯本身就不对,自己没有错,离开有什么不对呢?可旁观者听了大妈的话,又看这小伙子不但没有下车解决问题,态度还很冷漠,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声讨起小伙:“撞了人了还这么有理,真是为富不仁!”“小小年纪就开好车,说不定挣的是黑心钱呢!”……

这下子,小伙子也不淡定了,下车和大家争论起来。就这样,整个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争吵声此起彼伏,引发了交通堵塞。直到警察赶来,问明情况,把双方教育了一顿,交通重新畅通,人们才慢慢散去。

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为何会引起这样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存有偏见。因为偏见,小伙子觉得大妈贪财,想碰瓷讹诈自己。而大妈觉得小伙为富不仁,撞了人却想要一走了之。因为偏见,穷人觉得富人傲慢无礼;富人觉得穷人寒酸计较。这种偏见,同时也影响了围观的人,使得大家不能客观看待问题,甚至说出火上浇油的话。(www.xing528.com)

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偏见,比如地域偏见、种族偏见、职业偏见、以貌取人等。偏见可谓是真实的“天敌”,比无知还要可怕。它不仅左右我们的思想,还影响我们的行为,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某个人,并不是因为对方真的不好,而是我们的内心偏颇地认定对方不好。

在一场商业酒会上,郑炎神色冷漠,静坐在角落,不跟其他人交谈。当朋友把大魏引荐给郑炎时,他的反应只是淡淡一笑。朋友解释说:“郑炎这个人,性格比较高冷。”就因为这句话,大魏对郑炎的初次印象,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家伙。由于这种偏见,在后来的相处中,大魏对郑炎也是一副冷漠的样子,不愿表现出任何热情。

“我觉得,这种方法称不上理想。”

本来,这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可是,当这句话从郑炎口里冒出来时,大魏立即就会认为:他只是想通过打压别人来凸显自己的能力。随着“讨厌”的种子在心中继续播撒,每次郑炎一说话,大魏就会觉得他是在挑毛病,也发自内心地不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后来,大魏有幸参加了沟通心理培训课程。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偏见蒙蔽了双眼!他开始扭转自己的想法,学着理性客观地看待郑炎,心平气和地和他讨论问题。结果发现,这个人只是慢热,其实性格很随和。至于那次在酒会上的“高冷”,是因为他的奶奶刚刚离世,他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实在无法装出热情与快乐。

现在,大魏和郑炎会定期地进行沟通。遇到困难的问题,他还会主动向郑炎求助。两个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并在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共鸣,这给两人的生活和事业都带来了益处。

偏见的存在,会直接左右我们的言行。与任何人沟通,如果只凭主观臆断,很容易产生误会,或是产生防御甚至抵触心理。可能很多人内心都有一个疑问:在沟通当中,偏见是怎样发挥出负面效应的呢?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过程:当偏见产生以后,我们在心里会将一个人重新描绘一遍,并树立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在印象形成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而那些反对立场的证据,我们会不自觉地忽略和屏蔽。接着,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怪圈:越是有偏见,看法越主观,这种主观又再次强化了偏见。

既然偏见是来自于个人认知的局限性,那么要避免偏见的话,就需要我们扩充自己的认知,通过学习和阅读,以及与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交流讨论,不断改造内心的非理性观念

想想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体谅一个人?当你了解了对方的现实处境,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体会到对方的所思所想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容易理解了。想要告别偏见,秉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当你见识得够多,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行为时,你就很容易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相对理智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