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列强对抗中的巴尔干危机

欧洲列强对抗中的巴尔干危机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的攻击,另一方将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这显然是为了制衡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到后来双方签订条约为止,法国累计向俄国提供贷款100多亿法郎。至此,欧洲分裂成了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1908年,土耳其发生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匈帝国认为这是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良机,俄国也认为它交上了分割腐朽的土耳其的欧洲领土、染指黑海海峡的好运。

欧洲列强对抗中的巴尔干危机

19世纪末,当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的时候,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奋力争夺地盘。英法两国与德国之间的摩擦与日俱增。

1873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玩弄政治和外交手腕,拼凑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其后的德法战争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因此,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时未能续订,代替它的是次年10月7日秘密签订的《德奥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的攻击,另一方将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这显然是为了制衡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接着,意大利由于在与法国争夺突尼斯时遭遇失败,经俾斯麦拉拢,投靠了德奥一方,从而形成“三国同盟”。

1888年,强盛的法国向俄国提供了5亿法郎的贷款,次年又把贷款数额增加到19亿法郎。到后来双方签订条约为止,法国累计向俄国提供贷款100多亿法郎。对此,俄国感激涕零。为了对抗“三国同盟”,俄法两国的军事首脑于1892年签订了秘密的军事协定,这一协定在1893年12月15日和1894年1月4日,分别得到两国政府的批准。协定规定,如果奥匈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与俄国并肩作战。

进入20世纪后,俄德两国争夺的目标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想在这一地区充当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这不仅激化了德俄矛盾,而且还威胁到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

与此同时,由于法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英国不得不调整外交政策,与之接近。这正中力求寻求更多帮手的法国的下怀。1904年4月8日,英法在伦敦签订了一项瓜分殖民地的协约。协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全和协助改革的权力,法国则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把在西非的一些殖民地转让给法国,法国则放弃在纽芬兰的捕鱼权。俄国对此感到高兴,其外交大臣顺水推舟地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签订协定,从而最终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www.xing528.com)

至此,欧洲分裂成了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1908年,土耳其发生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匈帝国认为这是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良机,俄国也认为它交上了分割腐朽的土耳其的欧洲领土、染指黑海海峡的好运。1909年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的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定,并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个行省名义上的主权。德国还进一步表示,如果沙俄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它“将不仅要同奥匈作战,而且还要同俄国作战”。

1912年4月,不甘落后的意大利为了夺取土耳其在北非的属地的黎波里,突然发动了对土战争,炮轰了达达尼尔海口。土耳其封闭了海峡,禁止所有国家的船只通过。俄国趁火打劫,表示愿意“支持”土耳其,要求土耳其单方面向其开放达达尼尔海峡,但遭到英法的反对。在这种情势下,土耳其只好在外交上对意大利做出让步,于10月18日在洛桑订立了《土意和约》,把的黎波里等地割让给了意大利。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土耳其在军事上的软弱,从而增强了巴尔干各国与之血拼的信心。

其时,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欧洲局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