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仪的特征及其传统仪式

礼仪的特征及其传统仪式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的规范性,实际上就是强调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做法、标准化要求。礼仪一旦形成,则具有世代相传、共同实践的特点。还有跪拜礼,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女士。

礼仪的特征及其传统仪式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规范性

范者,标准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的规范性,实际上就是强调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做法、标准化要求。礼仪既有内在的道德准则,又有外在的行为尺度,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规范、约束作用。遵循礼仪规范,就会得到社会认可和嘉许;违反礼仪规范,就会处处碰壁、招致反感、遭到批评。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比如,吃自助餐的基本礼仪就是要多次少取。所谓多次少取是指如果我们有需要,不妨多次取用,但是不要过量,避免浪费。对于没有吃过的东西,应该先取最少量尝一尝,尝完之后,觉得好吃,再去取,可以少量多次,所以叫多次少取。这是吃自助餐的标准化要求,人人都应遵守,否则就可能尴尬失仪,贻笑大方。

(二)可操作性

礼仪规范以人为本,重在实践,人人可学,习之易行,行之有效。“礼者,敬人也。”礼仪规范应该是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它不是不切实际的,而是既有总体上的礼仪原则、礼仪规范,又在具体的细节上体现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使之“言之有物”,“行之有礼”,不尚空谈。

(三)差异性(www.xing528.com)

礼仪规范约定俗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礼仪规范,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需要增加了解,尊重差异,不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比如,中西方用餐礼仪就有很大差异。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用餐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满桌丰盛的酒菜。而西方餐桌礼仪则要求安静,菜量合适。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人则认为不符合卫生,实行分餐制。

所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应该了解对方认可的礼仪规范,尊重差异,入乡随俗。

(四)传承性

礼仪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积累,将人们在交际应酬中的习惯做法固定下来,流传下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更迭而消失。礼仪一旦形成,则具有世代相传、共同实践的特点。但是礼仪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吐故纳新,有扬弃,有继承,随着内外交往日益频繁而互相借鉴吸收,有所发展。

比如,见面礼从古至今就在沿袭和发展变化。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揖让之礼,就是把两手在胸前相合拱手行礼表示敬意,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描述。还有跪拜礼,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古人的这些礼节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繁文缛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在现代,我们在社交礼仪中采用的礼节,最常见的是握手礼,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在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人见面时,鞠躬礼是常见的礼节仪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对于关系比较密切的人,还可以采用拥抱礼。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但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行此礼时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晚辈吻长辈的下颌。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女士。在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等佛教国家,见面拜礼常用合十礼,又称合掌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