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范围内的特点呈现多样性

全国范围内的特点呈现多样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全国范围而言,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使得全国各大都市只是基于实情出台了相关的行政治理办法,呈现出各具都市特征、多样化的行政治理模式。这一破冰之举在很大程度上造福于深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其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解除了后顾之忧。市教育局调查显示,全市普惠园平均保教费标准低于800元/月,且将在3年内保持稳定,各区民办幼儿园申请调整收费的比例明显下降。

全国范围内的特点呈现多样性

管窥当前全国各大都市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在表述上各不相同。譬如,在上海,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学前教育场所通常被称为“民办三级幼儿园”“看护点”等;在深圳,则被称为“普惠幼儿园”等。

就全国范围而言,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使得全国各大都市只是基于实情出台了相关的行政治理办法,呈现出各具都市特征、多样化的行政治理模式。譬如,在上海,从2012年9月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从上海人口发展的趋势看,满足所有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现在是非常艰巨和困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龄前适龄儿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必须建立一个入园的机制。经过多方论证,上海市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学前教育行政治理模式,2014年1月开始实施新政,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积分制入园”办法,统筹安排随迁子女适龄儿童进入所在区县公办幼儿园就读,也允许其选择进入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就读。

然而,在深圳,由于公办幼儿园很少,95%的幼儿园是民办园,鉴于此,该市率先探索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模式,走出了公共服务的“深圳路径”。2012年9月,首批50所深圳市普惠性幼儿园“问世”。截至2015年1月,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已达600所,基本覆盖每一个有条件的社区,财政投入6.4亿元,22.7万在园幼儿和1.15万名保教人员享受健康成长补贴和从教津贴。这一破冰之举在很大程度上造福于深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其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解除了后顾之忧。

“破冰之举” 探索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走出公共服务“深圳路径”

在南山区南头城幼儿园的门口,一块普惠性幼儿园的牌子被挂在显眼的位置。园长赵锦霞告诉记者,南头城幼儿园是一所“村办”的幼儿园,但自从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不断提升,近两年选择该幼儿园的家长越来越多,满意度也逐年提升。

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然而,深圳的学前教育领域有着异于全国的特殊“市情”:深圳的公办园很少,95%的幼儿园是民办园。深圳用创新和改革为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求解,在国内率先探索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2014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入快车道,普惠性幼儿园新增121所,截至目前全市普惠园已达约600所,基本覆盖每一个有条件的社区,财政投入6.4亿元,22.7万在园幼儿和1.15万名保教人员享受健康成长补贴和从教津贴。走出了一条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深圳路径”。

市工交第一幼儿园是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试点,园长祝慧英表示,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该园得到了72万元的政府资金,幼儿园把获得的财政补贴全部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和幼儿园设施建设,让老师和孩子受益。南头城幼儿园的赵锦霞也表示,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教师的人均工资上涨了20%左右,达到4000元/月。教师收入保障提高,师资流动率下降30%,社会力量对办园投入普遍增长。

据了解,由于教育部门对申请成为普惠园的民办幼儿园收费限价,个别区还实行了降价措施,入园贵问题明显得到缓解。市教育局调查显示,全市普惠园平均保教费标准低于800元/月,且将在3年内保持稳定,各区民办幼儿园申请调整收费的比例明显下降。

见证者说】市民李慧琴:对家长而言,最为关心的还是收费问题。自从孩子就读的幼儿园成为普惠园后,我们就收到了幼儿园发出的三年不涨价的承诺书,普惠园收费限价政策对民办幼儿园收费的调控作用逐渐显现。

选自:新闻动态《点赞2014深圳教改的九个“破冰之举”》,2015-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