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景物素雅、朦胧、静美的特点及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又要抓住能表现作者心境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块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通过反复吟诵,指导学生体会彷徨苦闷的心理及“朦胧”的月色中寄寓的作者忧郁苦恼的意蕴。这样既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又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交流。

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语文与流泪》中这样写道:“审美要成为课堂的灵魂。不要让科学主义来侵占语文课堂。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应该成为孩子们人文的、情感的钥匙。”而诵读无疑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景物素雅、朦胧、静美的特点及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又要抓住能表现作者心境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块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通过反复吟诵,指导学生体会彷徨苦闷的心理及“朦胧”的月色中寄寓的作者忧郁苦恼的意蕴。这样既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又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交流。其实,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www.xing528.com)

再如读《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读的时候不但语调要低沉,而且情绪要凄婉,在字里行间去体会那种“肝肠寸断”的情感。而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高昂激越,声音铿锵有力,表现出“雄浑豪爽”之美。还诸如读《我有一个梦想》,要读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权利平等的渴望,读出强大的号召力;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要读出对马克思的哀思与赞美;读《沁园春·长沙》,要读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奋斗不止的革命豪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