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守护者告别已二十七载

学校守护者告别已二十七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春节期间,她没有准时出现在寺门外迎接客人,这是二十七年里的第一次。因为一次偶然的摔跤,她一病不起,已经很久没能逛逛她深爱了几十年的古圣寺了。最终,杨婆婆还是走了。这也是杨婆婆生前的居住地。因为封建思想,杨婆婆被强行带回了家里。在他的帮助下,杨婆婆不仅躲过了“缠足”的陋习遗风,还进入育才学校舞蹈组学习,当时的老师即是后来被誉为“中国舞之母”的戴爱莲。

学校守护者告别已二十七载

曾经,无论风雨,重庆市合川区草街子街道境内的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里,总会出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她时而拿着抹布擦拭展示厅的玻璃,时而拿起扫把打扫那棵有百年历史黄葛树的落叶。这个老婆婆叫杨兴莲。2018年春节期间,她没有准时出现在寺门外迎接客人,这是二十七年里的第一次。

2017年元旦刚过,杨婆婆的女儿明秀就已经明白,尽管母亲离九十三岁只差一个门槛,但她不一定能迈得过去。因为一次偶然的摔跤,她一病不起,已经很久没能逛逛她深爱了几十年的古圣寺了。明秀记得母亲最后一次逛古圣寺的时候,已经很瘦了,但衣服却依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地烧了开水。“万一有客人来逛口渴了,附近没有买水的地方。”烧完开水,杨婆婆一点点往寺里挪,走几步歇一下,过去只需几分钟的路程,她走了十几分钟。

“医生说她就是老了,没有其他大病,摔跤伤了元气。”明秀说这话时,语气中透着无奈。最终,杨婆婆还是走了。“记得把庙门照好哦,莫要细娃儿(方言:小孩)些进来把东西整坏了。”这是婆婆留下的最后一句嘱托。“姑娘家也要有文化,不读书怎么行?”明秀住在古圣寺里侧面的一间低矮平房里,屋子堆着各种杂物,但收拾得非常干净。这也是杨婆婆生前的居住地。

“坐到梯坎那里说嘛,干净些。”明秀花了一上午时间,在老青石板铺成的寺院石阶旁,给“重庆发布”还原了杨婆婆平淡而不平凡的人生。时光退回到1939年7月,这一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育才学校从北碚温泉迁至合川草街子古圣寺,杨婆婆的家就位于附近的杨家湾院子,离古圣寺最多不过两里路。(www.xing528.com)

由于离家近,她经常到育才学校看热闹,并加入了“识字班”学习。不过,这很快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女娃儿家读书有啥子用?”因为封建思想,杨婆婆被强行带回了家里。事情发生后不久,家门口来了人,做杨婆婆父母的工作,劝他们让女儿去识字,并且一来就是连续几天。

“姑娘家也要有文化,不读书怎么行?你看我们育才学校有好多老师、学生都是女的。”这个人就是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杨婆婆不仅躲过了“缠足”的陋习遗风,还进入育才学校舞蹈组学习,当时的老师即是后来被誉为“中国舞之母”的戴爱莲

“这个玻璃柜子里的钢琴,是贺绿汀老师留下来的,当年我最喜欢听他弹琴。”杨婆婆曾如此告诉参观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