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世学校发轫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近世学校发轫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世学校之动机实始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虽然,当时得见西方学术之萌动与近世教育制度之输入,教会学校之功又岂可湮没而不彰乎?京师既设同文馆,未几,总理衙门即于上海与广东各建一同式之学校,卒业者得送入京师同文馆,以资深造。自同文馆及上海、广东三学校外,其他种学校亦相继而立,实为吾国近世教育制度之先道。德宗光绪五年,政府又立一电报学校于天津。又一年,天津设军医学堂。

近世学校发轫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近世学校之动机实始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是年《江宁条约》[1]成,开五口通商。而成此条约之原动力又实为传教师[2]之急拟来华传教。待机而动,条约既立,教师纷纷东渡,广设学校,以布耶教之知识与信条。虽所设之学校,学生不尽限以耶教徒,然耶教徒乃居多数,是以与外界无甚接触;且当时教会学校之性质与今日不同,无教育完备政策,但视有学校之机会,即请诸本国教会董事股拨款建筑;所收学生多为下流社会,卒业后绝少担任政府职务之希望。虽然,当时得见西方学术之萌动与近世教育制度之输入,教会学校之功又岂可湮没而不彰乎?

天津条约》之批准在文宗咸丰十年(1860),总理衙门即于是发生。需用熟悉有条约国文字语言之人才甚急,盖赖以办理外交故也。《天津条约》载明,凡交涉公文必附以汉文译义。惟此办法之有效期为三年,盖给中政府养在翻译之机。穆宗同治元年(1862),总理衙门奏准在京师设同文馆以培植翻译人员。该馆虽属总理衙门,而主持一切,统归后为总税务司之赫德(Sir Robert Hart)。同治五年(1866),改正同文馆课程同于高等学校。七年(1868)聘马丁博士(Dr.W.A.P.Martin)[3]讲万国公法,翌年,升为馆长。京师既设同文馆,未几,总理衙门即于上海与广东各建一同式之学校,卒业者得送入京师同文馆,以资深造。惟广东同文馆程度较上海为优,后因时势之需要,英、法、俄、日诸国语言文字逐渐增加焉。(www.xing528.com)

自同文馆及上海、广东三学校外,其他种学校亦相继而立,实为吾国近世教育制度之先道。同治六年(1867),总督曾国藩从容闳之请,建设机器学堂,附属上海之江南制造局内,课机器制作之理与实习之法,期将来免用外国工程师与机器师也。是年福州又设海军制造学堂二:一为法文学堂,一为英文学堂。德宗光绪五年(1879),政府又立一电报学校于天津。十五年(1889),李鸿章创议于天津立北洋大学,中外人士慨捐巨款,校舍旋成。已拟聘丁家立博士(Dr.Charles D.Tenny)为大学校长,因故中止。迨至中日战争后,大学方实行开学。十六年(1890),南京设水师学堂。后二年,湖北矿务局建立矿业工程二学堂。又一年,天津设军医学堂。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有《改革学堂议》,以期输进西方教育。凡关于农业、语言、机器与军事诸学堂皆次第建立,教员则聘自美、比、英、德、俄诸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