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世史料学研究-经世致用

近世史料学研究-经世致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治水之迫切性,严范孙有着切身体会。太平天国战争对长江以南各省影响甚大,严范孙注意到盐政、地方官制的某些变化。这反映出四川、湖北督抚为地方争利,淮盐管理与集散中心的扬州经济从而进一步衰落。经世致用之学,清初学者颇为讲求,而后鲜为人留意,到近世国难深重,学者再度提起,已具有近代内容,表达兴办洋务、富国强兵的愿望,严范孙日记所显示的就是近世经世致用观念。

近世史料学研究-经世致用

光绪十年(1884),25岁的严范孙向老师张佩纶(幼樵)请教学与用的关系,刘幼樵认为“虽通经实不足以致用”,致用,不论今古,“有体有用,莫如读史”。严范孙受教,郑重记录于日记(五月二十五日)。学以致用,是他的读书准则,因而牢固树立仁政与生民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关心兴修水利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盐政与官制。

笃信施行仁政观念。严范孙不止一次评论秦政和隋政,说秦始皇与隋文帝都是勤政君主,“然皆不再传而亡,岂非仁义不施而诒谋之末善乎?”(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日)“秦并天下,残暴转甚,犹之去虎豹而代以豺狼也……隋(杨)广酷虐,罪与政等,小民怨苦,又有畏汤火就衽席之心。”(光绪六年)他在光绪十二年(1886)与同年冯星岩等人会课,赋题“仁义为巢赋”,以“高而益安,动而益固”为韵。完卷后几位学友讨论到晚上10点钟。(二月初三日)仁义,是他的理想。他多次诵读反映敬天爱民施行仁政的《诗经·生民》,关心仁政对象民人及其生计,一次与学友会课,赋题“稼穑维宝”,七言八韵题“满林竹笋绿阴浓”,另一次赋题“百工由圣人作”,以民生为题作赋。光绪十二年(1886)京城龙文斋穆掌柜病故,其父到严宅请求诸事关照,严范孙说他年已七十六,暮年丧子,“亦可伤已”。流露出怜悯之情。二十年(1894)三月初十日,严范孙被任命贵州学政之后,亲友纷纷推荐幕客与长随,其中涿州庠生卢选卿,父殁于贵州任所,母亲也死在那里,愿随从严范孙赴黔,以便迎还父母棺柩;又有陈立堂,因乃父做幕在十八年前病故于贵阳府署,为迎柩,请求随往。日记未及是否聘请他们,但记录其情,表现出理解态度。

曾国藩首倡自强不息精神,开启洋务运动。严范孙熟读曾国藩政书和家书,受其影响,光绪十年(1884)十月十六日代王用翁作《自强策》。十三年(1887)三月十七日与学友会课,用“自强不息”为论题,抒发其理解。及至光绪十九年(1893)三月二十八日,代陈骧(石麟)拟禀稿,建议举办化学制造。可见严范孙在自强不息精神主导下,倡导兴办化学制造业。

在日记中,关于历史地理、河道变迁的纪录举不胜举。更在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十二日的记事栏目记下《水利丛书》,在十五年(1889)录出该年朝廷考中书,钦命策题:“畿辅水利策”,及至十六年(1890)六月顺天府连日大雨,严范孙在京居室十余间全部漏雨,他说“读书之庐变为沮洳矣。忧心皇皇,如濒大难”。到友人尹月波家探视,路上泥沼没过马胫,到了才得知其居室将倾,全家迁徙。天津人潘小翁去三河,遇雨被困在通州,转至京城,大病一场,旬日乃愈。对于治水之迫切性,严范孙有着切身体会。(www.xing528.com)

太平天国战争对长江以南各省影响甚大,严范孙注意到盐政、地方官制的某些变化。他可能出身盐业世家的原因,对盐政就有认知的需要,所以日记中对两淮盐,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盐,四川井盐与山西、宁夏池盐的特点、行销地区,从明代到清代都有记叙,就中尤详于淮盐行销地。原来湖北九府一州都食淮盐,太平军战争中运输道路不通,咸丰三年(1853)楚督张亮基奏准,借运川盐。战后,曾国藩、沈葆桢、左宗棠先后议复旧章,川楚疆吏阻碍,只将武、汉、黄、德四府恢复为淮盐行销区。这反映出四川、湖北督抚为地方争利,淮盐管理与集散中心的扬州经济从而进一步衰落。清朝因应太平军战争需要,临时改变安徽一些行政机构,严范孙日记两次记录其事,显示他关心地方行政建制:咸丰五年(1855),因皖南军务紧要,将徽宁池太广道暂加按察使衔,并添设皖南镇总兵。战后,于同治四年(1865),将徽宁池太广道所加按察使衔撤销,恢复旧制;又以雉河集滨临涡河,地当冲要,添设涡阳县治。

经世致用之学,清初学者颇为讲求,而后鲜为人留意,到近世国难深重,学者再度提起,已具有近代内容,表达兴办洋务、富国强兵的愿望,严范孙日记所显示的就是近世经世致用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