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验证中西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史料学研究成果!

验证中西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史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李朝实录》与《中国近事》对照,证实两书记叙的康熙帝喜好渔猎历史的准确,这是用东方与西方文献资料印证中国历史的某个事件、人物的方法,现在不妨将《中国近事》的叙事同清朝文书进行比证,以明了《中国近事》记载的准确度。中西两项记录靳辅官场沉浮及康熙帝顺应民情的事颇为合辙。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到浙江,金仍在任上接驾,其实他的获罪是康熙帝处理浙江满汉兵民矛盾的替罪羊。

验证中西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史料学研究成果!

用《李朝实录》与《中国近事》对照,证实两书记叙的康熙帝喜好渔猎历史的准确,这是用东方与西方文献资料印证中国历史的某个事件、人物的方法,现在不妨将《中国近事》的叙事同清朝文书进行比证,以明了《中国近事》记载的准确度。有这样一些事例:

(1)康熙帝喜阅西方科学图籍的契机

白晋的书中说康熙帝对他们讲,通过南怀仁与杨光先比赛测量日影、制作日月食推算表一事,对西方科学产生兴趣,认为有必要认识:“康熙皇帝本人曾经对我们说过,他通过耶稣会士南怀仁神父和杨光先的争论,开始认识到西洋科学的价值。”[48]笔者阅览到此,觉得这个情节很熟悉,原来在雍正帝等人辑录的康熙帝《庭训格言》就有相同的内容:康熙帝对皇子们说:“尔等惟知朕算术之精,却不知我学算之故。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今凡入算之法累辑成书,条分缕析,后至学此者视此甚易,谁知朕当日苦心研究之难也。”[49]康熙帝对不同的人讲述他对西方科学感到兴趣的原因,雍正帝兄弟们的回忆与白晋的记叙完全一致,证明康熙帝确实亲自讲过这个故事。

(2)康熙帝懂得医学,也有兴致了解西医的解剖学

白晋说他和张诚“注意到皇上很想了解人体机能及其活动和完成大幅度动作的原理,为此……我们准备了铜板印刷的解剖图及其说明文字,并有十二或十五个初级的解剖学原理,一起呈递给皇帝,皇上看到这些图文以后,表示非常满意。为了显示其的对解剖学原理的重视,皇上旨谕从宫廷中挑选一名笔触细腻的御用画师,令其放弃其他工作,专门描绘这张解剖图”[50]。被白晋从欧洲招来的巴多明,也为康熙帝看重,让他用满文翻译解剖学、医学大全著作,并为他配备两名懂得医学的助手,协助完整翻译全书,而不只是大意。翻译进行中康熙帝经常同巴多明讨论,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关注到蜘蛛网。巴多明用五年的工夫译成满文(汉文本未能译成),康熙帝指令官员子弟抄写,为的是让他们有学习理解的机会。书抄出三份,分别收藏在大内、畅春园、热河行宫[51]。康熙帝看中西医,固然与食用洪若翰等人带来和研制的药物治好疟疾病有关,也因他懂得中医,自云:“朕自幼所见医书颇多,洞彻其原故……药惟与病相投,则有毒之药亦能救人;若不当,即人参,人亦受害。”[52]当代学者陈捷先作《康熙皇帝写真》,谓康熙帝是“医生天子[53]

康熙帝对医学知识的自诩,白晋、巴多明就此作出的赞言绝不虚妄。

(3)康熙帝能够欣赏中西音乐

康熙帝“非常欣赏所有的欧洲音乐,很喜欢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在处理国政余暇,他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够像演奏中国及鞑靼的大部分乐器一样,演奏西洋乐器”[54]。白晋如是说。马国贤(Matteo Ripa,1682—1745)对白晋的说法持有异议,说康熙帝“认为自己是个大音乐家”,实际上“他对音乐却一窍不通”[55]。但是马国贤看到,皇宫里藏有大量西洋乐器,每座殿堂都放置音叉或古钢琴,康熙帝命德里格给古钢琴和音叉调音。德里格制作一架小风琴,只要碰一下弹簧,就会自动弹奏音乐,送给康熙帝,后者“对此发明表现出高度的兴奋”[56]。马国贤和白晋大约是各走极端,应当说康熙帝懂得一些西洋音乐。宫里放置钢琴,不会是做样子的(宫里没有外人来,不必做秀),应当是实用的,不过利用率必定是极低的。话说回来,白晋说康熙帝懂得西洋音乐还是有一点根据。再从康熙帝对音律学的认知来看,他颇为自许:“音律之学,朕尝留心。爰知不制器无以审音,不准今无以考古。音由器发,律自数生。是故不得其数,律无自生;不考以律,音不得正。”“声音之道,以和为本。”“尝见近世之人,事儒学者,空谈理数,拘守旧闻,而于声字之义,鄙而不讲。”“要之,乐仪太和为本。是以古圣王惟得中声一定大乐,故于天地同和,荐之郊庙而鬼神享,奏之朝廷而人心、风俗以淳也。”[57]康熙帝若不通乐律,也不会令皇三子诚亲王允祉(1677—1732)主持编纂《律吕正义》一书。

(4)康熙帝了解民意,河道总督靳辅得以恢复官衔

“康熙皇帝为了了解国民的生活和官吏们的施政状况,时常巡幸各省。视察时,皇上允许卑贱的工匠农夫接近自己,并以非常亲切慈祥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康熙皇帝经常向百姓提出的各种问题中,一定会问到他们对当地政府官吏是否满意。”大约在七年前,康熙帝南巡到淮安,“百姓向康熙皇帝上书,为这位河道总督请愿,因为他不久前被人指责犯有利用职权侵吞公款的罪行,刚被免职并处以重刑。康熙皇帝看到请愿的奏折中充满赞扬这位官吏的言辞,未经进一步调查就立刻恢复了他的职务”[58]。所说这位总督,应是靳辅(1633—1692),其于十六年(1677)出任总河,二十七年(1688)被革职,次年(1689)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回京,向大学士等叙说途中百姓怀念靳辅情状:“朕巡行南省,阅视河道,江南淮安诸地方,自民人船夫,皆称誉前任河道总督靳辅,思念不忘,且见靳辅浚治河道,上河堤岸,修筑坚固。”因此恢复他的官品[59],三十年(1691)乃命靳辅复任河道总督。中西两项记录靳辅官场沉浮及康熙帝顺应民情的事颇为合辙。

(5)浙江巡抚金罢官流放的事情

1687年,白晋、张诚、洪若翰等五人在浙江宁波上岸,被浙江巡抚金阻止进京,所以对他怀恨在心,白晋《中国现任皇帝传》宣泄了这种感情:“我们刚刚抵达中国时,浙江总督强烈声称反对天主教,千方百计想把我们撵走。就在上述总督(指靳辅)被判刑的第二年,这位浙江总督也因侵吞公款,由康熙皇帝亲自圣裁,不仅罢了他的官职,还将他发配鞑靼的流放地以度残年。”[60]白晋没有指名道姓,所说的浙江总督是指浙江巡抚金(浙江主官是巡抚,并非总督)。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到浙江,金仍在任上接驾,其实他的获罪是康熙帝处理浙江满汉兵民矛盾的替罪羊。

汉人,二十二年(1683)出任福建巡抚,二十五年(1686)调任浙江巡抚,上任的第四年(二十八年)遇到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康熙帝于二月初二日到无锡,金杭州来迎驾[61],康熙帝在浙江期间,作为巡抚的金一定是康熙帝巡幸的随员。二十日,康熙帝在苏州宣布将金撤职,流徙奉天地方,原因是:金假借民人杜光遇之名控诉“(八旗)兵丁扰民十款,内称自有驻防兵丁,百姓生则倒悬,死无安土等语”,金批发藩臬二司查讯,布政使李之粹移咨杭州将军郭丕出示禁约。郭丕报告朝廷,康熙帝命兵部尚书张玉书等审处,及至南巡到了浙江,张玉书等奏称遍查杜光遇,并无其人,明系金捏造无影之款,李之粹附合金,情罪可恶,请将他们判刑绞立决,于是有康熙帝流放金之命,李之粹则充发黑龙江。(www.xing528.com)

此事表明,浙江的汉人巡抚、布政使与满人的杭州将军之间,存在着满汉文武官员的不合作,不论有无杜光遇其人,那个控诉状表明旗人驻防兵丁与汉人百姓的对立情态。这种情形康熙帝是知晓的,如在二十二日离开苏州时,新任浙江巡抚张鹏翮请训,康熙帝对他说:“今地方宁静无事,最要者兵民相安耳。浙省向来文武兵民恒不相得,今则皆已协和,尔其益务辑睦兵民。”务必与杭州将军“和衷一体,文武官亦皆同心共事,毫无满汉兵民之别”[62]。看得明白是一回事,但康熙帝选择的处置办法,则是站在八旗官员军士方面。

被罢黜是事实,唯白晋不知真正原因,也对封疆大吏的巡抚与总督的职责了解不清楚。

(6)康熙帝皇太子允礽废黜事件

康熙帝两度废黜皇太子允礽,事关国本,不仅牵动贵胄百官的神经,连传教士及关注中国动向的欧人亦极其瞩目。

对于皇太子允礽为人,传教士们多有美言,如白晋写康熙帝致力于教导皇太子,以及皇太子尽为子之道:“皇上特别关心已册立为皇太子,即中国皇位继承人的皇二子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向皇太子传授治国之道……把皇太子带到北京观象台参观。”洪若翰、刘应为康熙帝制作计算用的数学表,康熙帝领会之后,教会允礽,允礽将“表”珍藏,出行时带在身上,以便随时运用。已经二十三岁的皇太子“眉清目秀,身体健壮,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的皇子之一”。康熙帝病中,洪若翰、刘应应诏来献药,皇太子予以接见。因为法国药品使皇帝恢复健康,皇太子赐给张诚银子和衣服。白晋自己出使法国前向皇太子辞行,得到赏赐银子和贵重衣服。这样他就将允礽描述成富有孝心的儿子。此外还说,“皇太子对中国古籍和汉学的造诣颇深”,他以经书中的难题测验刘应,得到满意回答,异常高兴[63]。允礽的一些作为,被传教士书信传到欧洲,又在人们中间流传,波兰耶稣会士、Jean Sobieski三世的宫廷数学家科韩斯基(Adam Kochanski,1631—1700)致函莱布尼茨,“写到中华帝国的皇太子还在学习欧洲语言[64]

康熙帝、皇太子允礽父子间嫌隙早生的事实,传教士敏感地捕捉到了。关于允礽的失宠,白晋说到他们目睹的一件事:“六年多以前,我们目睹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当时康熙皇帝在鞑靼山区狩猎。旅途中皇上突然患病,而且生命垂危,因此急忙把皇太子召到御前。这位皇太子的侍臣中有几个人对皇上病重并无悲伤之态,反而流露出期待皇太子不久即可继承皇位的兴奋心情。”康熙帝得知,当时克制了,事后惩办这些人:“把皇太子的养父兼老师及其他罪人课以笞刑,并把皇太子身边几个最大的宦官头目发配到鞑靼的偏远之地。”[65]此后,在1699年1月27日(康熙三十七年冬季),莱布尼茨“从新近发表的消息中”得知,中国皇帝战胜厄鲁特首领;“不过从巴塔维亚来的消息说皇太子失宠”。及至允礽被废,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10月,莱布尼茨给威森信说到“在北京宫廷皇太子被关起来了”[66]

康熙帝出行途中召见允礽的事,据“康熙实录”记载:新疆北部的厄鲁特首领噶尔丹东犯蒙古,二十九年(1690)六月康熙帝下令亲征,命乃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允禔副之,乃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苏努、索额图、明珠等参赞军务分路进军,七月十四日康熙帝启程,十七日驻跸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十八日“圣躬违和”,仍在此地,十九日扈从大臣侍卫以此地风高、寒暑无定请皇上回銮,移驻内地,康熙帝令留驻数日,稍好,即往军前。二十日驻跸博洛和屯。二十二日,康熙帝夜间身热心烦至黎明始得成寐,众人惶恐,聚集行宫前,二十三日跪请回銮,康熙帝允许,二十四日驻跸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先是,上以圣体甚觉违和,命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驰驿前迎,是日,允礽、允祉至行宫请安,见圣体未宁,天颜清减,略无忧戚之意,见于辞色。上以允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心甚不怿,命即先回京师[67]。康熙帝于八月初七日回到宫中。

白晋将康熙帝出征说成是打猎,不准确,而出行在外及征召允礽,与“实录”资料合拍。“实录”仅有打发允礽先期回京,没有惩治东宫人员的信息,白晋讲的康熙帝对“皇太子的养父兼老师”处以笞刑,把皇太子身边的几个大太监发配鞑靼地区,在几年后的三十六年(1697)确有处罚太监的事,那是在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回到京城附近,指斥内务府总管海喇孙等人,下令处死私自在皇太子处行走的内廷膳房人花喇、茶房人雅头。所谓“皇太子的养父兼老师”,只有尼布楚谈判首席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够资格,他是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是皇太子的亲叔外公,他在出使前几年任大学士,因制订皇太子礼仪制度使得皇太子威仪几乎等同于皇帝,被处罚过,东山再起之后,到四十年(1701)康熙帝指责他“结党,议论国事”,将他囚禁致死[68]。他是被视为皇太子党首领,使得皇太子与父皇分庭抗礼,图谋使允礽早日龙飞九五。康熙帝已经看出端倪,不明白说出,希图令皇太子警省。但是事与愿违,乃于四十七年(1708)九月废黜允礽,可是引来诸皇子争夺储位,特别是皇八子允禩被亲贵百官保举,康熙帝为维护皇帝至高无上权威及立太子事不受臣下干扰,仅隔半年,就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允礽为储君,及至五十一年(1712)十月再度废黜允礽。1712年10月莱布尼茨获得皇太子被拘禁的消息,不可能是指第二次废黜,应是说的第一次。

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返京路上对皇太子的表现不满,立即打发回京,具有惩罚的涵义,白晋观察到了,所说与“康熙实录”相同,处治太监亦有类似之处,从基本事实表明他对废太子允礽的记录是可信的。所说允礽与传教士的关系、学问、学习西方语文的事,因为他是被废弃的人,清廷官书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记载,白晋及其他传教士文书倒可令允礽研究者有资料可查。

朝鲜王国亦关注皇太子允礽与索额图的为人与命运。康熙十六年(1677)《李朝实录》说,索额图“为人专权用事,贿赂公行,人多怨之”[69]。几年后,《李朝实录》依据人们传说,谓允礽“刚愎喜杀人”,必亡清国。[70]允礽被废黜,《李朝实录》亦有相关的记录:允礽不安于皇太子地位,企图早日登基:“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71]不必多说,关于皇太子允礽的失宠,传教士、朝鲜《李朝实录》与《圣祖仁皇帝实录》是一致的。

《中国近事》与清代史书对同一事情、人物的叙述,可以互相印证的还有数事,不必一一缕叙,仅就已述五件事,比证出相关载籍纪事的准确性。《中国近事》在叙述中有将官职搞错的,事情情节亦有失误,但不影响它叙事基本准确的特性。而且由于是中西文献互证,更显其史料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