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量制造,风口已来

流量制造,风口已来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营销模式下,我们通过打广告或开门店,不断买入流量,核心要诀是“位置、位置、位置”。也就是说,过去基于广告位置或门店位置购买的流量,本质上买的是与用户的一次次互动;反过来,今天与用户在公海里、私域里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流量的制造,一次线下门店的召唤,一次线上下单的诱惑,一次针对用户心智的种草,一次信任与感情的累积。购买流量与制造流量的区别如果你把“位置”当做流量的起点,你心

流量制造,风口已来

没错,我们缺流量,而且越来越缺。

本质上,不是流量真的变少了,而是触点的碎片化,甚至粉末化,让下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只是我们惯性使然,并没有深究。

传统营销模式下,我们通过打广告或开门店,不断买入流量,核心要诀是“位置、位置、位置”。广告触达了一部分目标用户,或者顾客光临了店铺(无论线上或线下),都已经产生了兴趣,甚至已有明确的意向,或者已经产生了消费,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用户具体是茫茫人海中哪一位,更无法主动再次触达他们。

所以,大量的广告浪费在了非精准目标人群身上,而且更大的浪费是:看了广告的用户、逛了门店的用户,与我们只是打了一个照面,由于缺少后续的互动,大量的精准潜在客户没有产生兴趣,产生兴趣的没有产生意向,产生意向的没有产生购买,产生购买的没有产生复购。

值得深思的是:通常,我们面对转化率低、复购率低等问题,都会去比较我们与对手的品牌力、渠道力、产品力,甚至广告力度,却忘记了还有一种力——与用户互动的能力。

我们不缺用户,缺的是与用户互动的能力。

拥有大规模连锁门店的朋友,最不缺用户。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是一家ToB的企业,我们会对上面的情形零容忍,因为我们珍惜每一个线索和用户。

但我们是ToC的企业,我们就会问:这些很重要吗?

在以前,其实也没有多重要,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对手彼此不认识,所以,我们只要和对手“死磕”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还有广告投放力度就好。

但是今天,情况有变:有人抢跑了。

我举个例子。我家楼下有两个面包房。有一天我加班很晚回到家,我老婆让我帮她点一个链接,我一看标题,这不是楼下A面包房在搞活动吗?一点击直接进了群。本来准备随时退群,没想到这个群是个宝藏群,店员每天除了在群里和大家互动之外,还不断更新每日、每周、每月畅销单品盘点,孕妇、宝妈等特殊人群专属推荐,最吸引人的是各种新品推荐,比如紫薯蛋黄流沙包,转发朋友圈可享9折,——让人想买;有视频课程,在家就能做奶香小蛋挞,——让人想学;有甜品师在线直播制作下午茶,还有爆款特价产品,——看着都好吃;每两周还有免费亲子烘焙课程,需要用积分抢名额,老婆为儿子抢到了两次;每周五傍晚的红包雨,邻居们纷纷出动;最近又多了限量版手工调制饮料与咖啡可以拼购,简直停不下来……总之这个群无时无刻不在刷屏。

更让人惊讶的是,群主特别会“带节奏”,经常定向@业主,感觉群主貌似对每一个群友都很了解。进群没多久,我也被@了,还问我是不是Tommy的爸爸?Tommy马上要过生日了,最近刚好店里新出了一款用萨斯卡通莓、曼密苹果、秘鲁赤潮等十几种新奇水果制作的蛋糕,是Tommy最喜欢吃的水果蛋糕,需要的话现在下单,就送一个Tommy妈妈最喜欢吃的“法式焦糖酥”。最近正在发愁给儿子订什么蛋糕,没想到群主提前帮我想好了,连我老婆的爱好都考虑到位,于是没犹豫,当时直接就下单了。

这些都不是最厉害的。我家儿子生日当天早上7点(7:30他出门上学),A店的店员竟然在群里面@我和我老婆,在群里面发了一个定制的生日祝福短视频,发完之后,群友们都在群里面祝我家儿子生日快乐!后来直接就刷屏了。

三个月后,有一次周末晨跑,我路过B店,突然意识到自己很久没进去过了。不知不觉中,我基本只在A店买东西,频次比从前高了两倍,更夸张的是,我在A店群里的线上消费金额,已经远超到店消费金额。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B店,还只是基于“地段”在买流量,只在店内兢兢业业招呼顾客,顾客离店即“失联”,互不打扰;而A店,以用户为起点,生生不息地设计互动,不断地与用户相遇、相遇、再相遇,源源不断地制造流量,反复成交。

在我们的思维中,必须有一个“范式转变”:流量的起点,不是“位置”,而是“用户”。

变化如此之大,值得深挖一下:A面包房的新玩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新媒体生态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

从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社群运营到小红书、抖音等,私域流量真正出圈。任何商家与每一个用户在广告、门店之外进行“私域精细养鱼”,——与用户持续互动、反复交易成为可能。

另外,在新媒体生态里的互动,带来了最鲜活、精准、规模化的用户数据沉淀。

近两年,各行各业领先品牌大力建设的数据中台初步成熟,瓶颈被击穿。至此,基于位置的“广而告之”升级为基于用户的“精准投放”,“全链路营销”经典广告理论搬上了实操竞技场,根据用户所处消费旅程的环节,在“公海里精准捕鱼”——“全域获取精准潜客、全域激活既有用户”成为现实。(www.xing528.com)

就此,传统营销的任督二脉被打通:大数据技术让识别用户成为可能,新媒体生态让触达用户成为可能。

新用户运营时代

至此,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生态初步全面成熟,标志着传统企业初步实现“颗粒度到每一个精准用户的、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定制化的”用户运营时代到来。

这里的“大数据”一词泛指所有在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用户数据。有没有与用户互动所“生产”出来的鲜活的、精准的用户数据,对营销和经营的影响往往是“质变”级的。当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数据越大越厉害也是不争的事实。

至此,胜负已决!而这就是“流量制造”的时代。

什么是流量?

本质上,一个流量就是与一个用户的一次互动。无论是门店流量、活动流量,还是广告流量,流量的本质价值就是商业、零售、营销领域里,“三流”中的“信息流”价值,也是商品流和资金流形成的前提。

所以,流量实际上指的是信息的流动。A面包房的案例也再次论证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过去基于广告位置或门店位置购买的流量,本质上买的是与用户的一次次互动;反过来,今天与用户在公海里、私域里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流量的制造,一次线下门店的召唤,一次线上下单的诱惑,一次针对用户心智的种草,一次信任与感情的累积。

厘清了流量的本质问题,我们再来看流量的制造问题。

买流量与造流量,两者底层逻辑不同。

买流量依赖的是位置流量思维,即基于位置花钱投放广告或购买租赁店铺,流量的利用是即抛即用式,信息传递的主流方式是“人找货”;造流量依赖的是用户流量思维,是基于用户运营制造互动,用户的利用是永续循环式,信息传递的主流方式是“货找人”。

购买流量与制造流量的区别

如果你把“位置”当做流量的起点,你心中只会有“转化”,就会想,管他是谁,进门一个,转化一个。

如果你把“用户”当做流量的起点,你心中就会有“互动”,就会想,我如何才能在下一个转角和“用户”相遇,相遇,再相遇,直到成交,然后继续相遇、再成交。

那么,流量制造到底是什么?

流量制造,就是以每一个用户为核心,通过“货找人”的方式,与用户进行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互动,持续产生N个流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正是数字化用户运营。整个过程包含“公域精准捕鱼”以及“私域精细养鱼”。

数字化用户运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