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恋中的回避和退缩的案例分析

网恋中的回避和退缩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没有任何一方明确提出的情况下,小李和小杨自然地分手了。逃避机制的种类有很多,如“否定”“回避”“退缩”等。在长期的心理打击下,他逐渐发展出“回避”“否认”“退缩”这类防御方式来逃避父母给予他的压力。案例中,小李因自身的逃避机制而导致的放弃个性、受环境支配的被动性格,是引发矛盾的起因之一。然而,过度严苛的管教却会促使“回避”“投射”等消极防御机制的产生,会对日后应对情感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网恋中的回避和退缩的案例分析

01 小李的网恋经历

小李是我的好朋友。他的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学历高、职位高,家庭收入主要靠父亲,夫妻双方关系和谐。由于父亲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父母双方对小李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对他十分严厉。他初中时学习成绩良好,然而在高考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勉强进入了某普通二本院校。在我的眼里,高考的失利对他似乎没有太大影响。

大学后不久,他遇到许多追求自己的女生,但都拒绝了。一年后的暑假,他开始在某社交APP上和陌生女性聊天,据他自己说,他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聊,都是别人来找他的。其实以前在我和他的某次聊天中,他也曾透露说:“不喜欢主动,只喜欢被动。”

有一个女生小杨对他产生了好感。小杨出身商人家庭,家境殷实,父母对她十分宠爱。两人一开始几乎每天在微信上语音聊天。数月过去,女生开始向小李暗示说:“有些事情是要男人说出来的。”意在希望他表白。不久他们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然而三个月以后,两人的关系开始走下坡路。事实上,在两人相处的几个月中,小李在学校里仍然有许多追求他的人。不过那些女生并不知道他有女朋友,因为他从未向身边人透露过。她们先后申请添加他的微信,小李也一一同意了。对此,我问他:“有那么多女生追求你,你是否有一种成就感呢?”他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感,她们都是同学,我不好意思拒绝她们(加好友的申请)。”对于这些女生添加他微信好友的事情,他是相当坦诚的,总会告诉小杨。小杨每次都会相当生气,质疑他的忠诚。在小杨的要求下,他便删除了她们的微信。小杨对他的不满还不限于此,她始终希望能知晓小李的一举一动。譬如,如果小李去洗澡了却不告诉她,她便会发火。

可小杨自己的私生活却很放纵,她时常会和朋友们,包括女性、男性朋友一同出去喝酒,比谁喝得多。对于这些行为,小李的心中也有不快。

两人的隔阂因为这些事情而逐渐扩大,尽管并没有发生很明显的争执,但渐渐地他们聊天的频率越来越低。在没有任何一方明确提出的情况下,小李和小杨自然地分手了。他说,从一开始他们在网上聊天,到他们确定关系之前,他对小杨并没有任何感觉,直到小杨向他暗示之后,他才对小杨产生了喜欢的感情。自始至终,双方的交流都是有所保留的。他不清楚小杨到底对他是怎样的态度,但他自己称,他并没有很重视他们之间的感情。

02 原生家庭对他们爱情的影响

(1)原生家庭对小李在爱情中的防御机制的影响。

从小李的防御机制量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他在成熟的防御机制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分级的防御机制;而对于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言,他主要通过部分逃避机制,以及“仪式抵消”来缓解情感焦虑。

小李在这段恋爱经历中主要使用了逃避的防御机制。逃避机制的种类有很多,如“否定”“回避”“退缩”等。

上述案例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三点:一是小李最初是因为“无聊”而通过APP交友聊天;二是小李称自己“只喜欢被动”;三是小李称自己直到对方有所表示之前,对小杨始终没有感觉,他也并不是很重视这段感情。根据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提出的理论,随着个人成长社会的发展,人们会越自由,越缺乏安全感,且越孤独。有的人通过积极参与生活来缓解,而有的人则选择消极逃避。对此,在由父母压力催生出的逃避机制的驱使下,小李选择了后者,逃避现实,在网络上寻求心理的慰藉。逃避机制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极权主义、攻击性与破坏性、趋同心理等。在他身上主要表现为“趋同”,即封闭个性,对人与事麻木无感,被动地屈从于外在环境。这也解释了在小李恋爱经历中提到的三个重要特点。小李之所以会与这样一个对他如此“严格”的女生在一起,除了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逃避机制带给他的被动、顺从的性格。

父母的严苛管教赋予小李足够的成熟防御机制,以应对恋爱中的各类问题,而“严格要求”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对小李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以至于他常常达不到他们的期望而遭到否定。在长期的心理打击下,他逐渐发展出“回避”“否认”“退缩”这类防御方式来逃避父母给予他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他只喜欢被动的部分原因,这对他的网恋经历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案例中,小李因自身的逃避机制而导致的放弃个性、受环境支配的被动性格,是引发矛盾的起因之一。当普通人在不适宜的情况下遇到追求自己的人,通常会直接拒绝,而小李则倾向于放弃个体主动的权利,一味地被动接受,这导致了小杨内心的怀疑。此外,他在网络上的若即若离,逐渐麻木冷淡,也是引发小杨对他们关系疑虑的原因之一。

(2)小杨的原生家庭对其在爱情中的防御机制的影响。

小杨是一个在蜜罐里长大的女生,父母有过多的宠爱。有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于孩子过多的情感关爱会助长孩子不成熟的人格特质。对于小李同意添加女生好友一事,小李解释是自己羞于拒绝,但小杨依然有强烈的愤怒,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这就是一种投射。小杨对小李的不信任,归根结底是小杨对这段关系的不确定和怀疑。正如小李自己坦言,他和小杨的交流始终有所保留。网络上的恋爱总是逃不了双方的信任问题。因为难以在现实中见面,缺乏面对面的肢体语言、表情这些可以直观表达感情的信号,情感交流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激发小杨不信任的客观因素。

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小杨向他发火,要求他删除女生的联系方式,认为小李在已经有自己这个女朋友的情况下不应和其他异性有任何交往,是具有极强掌控欲的表现。她和朋友三五成群地喝酒,很可能是通过“隔离”的机制将失望、愤怒的情感与事实分离,是一种不沟通、不分享感觉的行为模式。

03 结论与建议

对于父母来讲,略微严格的管教有利于培养孩子成熟的防御机制,能有效帮助孩子在长大后面对爱情中的各种情感问题。然而,过度严苛的管教却会促使“回避”“投射”等消极防御机制的产生,会对日后应对情感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说“投射”这种防御机制是恋爱矛盾的直接导火索,那么一系列的“逃避”机制就是始终深埋在地下的引线。网络上的情感问题反映的是现实问题。对于那些尚未体验过恋爱、依赖于虚拟世界提供精神食粮的宅男宅女们,其中不乏表现出“趋同”的逃避者。他们身上所隐埋的问题,将会在恋爱中显现出来。然而,对于这部分群体,想要做出改变也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之所以会倾向于逃避的防御机制,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过太多的打击和挫折。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或许可以在身边人或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参与生活,用爱和对生活的热忱来面对孤独、焦虑和不安全感。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这是让这个群体学习体验、重新获得爱、发扬他们自由个性的唯一途径,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点 评

随着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孤独与焦虑。有一部分人倾向于逃避,在其他地方寻找慰藉。网络似乎成了一个理想的情感避风港,网恋也成为近年来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隔着屏幕,男女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相处的各种麻烦似乎随之而去。网络看似能减轻人们的焦虑,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但事实上,网恋的问题仍是现实中人与人关系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无法解决,在网恋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反映出来。

作者对小李和小杨在网恋中的表现做了生动的描述和刻画,还分析了双方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小李身上的逃避机制在恋爱进程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他需要进一步觉察和改变。即使是“网恋”,依然要运用“自我暴露”“同理心”等方法来谈恋爱,才能让恋人加深了解,直面问题,才会带来真正的亲密感。文章最后对“宅男宅女们”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也很有意义,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