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学角度看,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要使概念明确,既要明确它的内涵,也需要明确它的外延,分类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我们试着从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由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部分构成)角度,来明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外延。
确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确立应当是开放的,开放式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仅限于学生的社会化、德育养成与知识发展,而应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学会知识。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应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人生价值追求的愿望。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的发展方向。教师教学个性发展目标体现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符合个性的改编上,符合对学生的认识定位上。
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知识选择与安排要以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避免“失真”而产生偏向。首先是选择有效的教学知识量。其次是注重教学知识安排的有效性,要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价值认识;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最后是注重知识的社会适用性。课堂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
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第一是关注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是指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有效交流,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要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落实应体现人文情怀,包括课堂内的分层管理教学思想,创设课堂中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合理运用管理的心理效应;营造“文化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合理调节学生亚文化的影响因素等。第三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反馈的积极姿态,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激发学生以创新为荣,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讨论的课堂气氛。第四是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成功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进行课程教学,应分析学生背景,拟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反应,评量教学效果。第五是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单位时间内师生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付出的劳动数量与质量),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做到快慢适度、详略得当、收放自如),对教学时序的优化(既保证学生按照教材所体现的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向知识的深度进军,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空),捕捉好教学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www.xing528.com)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第一,不能单纯地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评价移植,要确立综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应关注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结合,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视角去鉴赏、体验和感受。第二,有效教学评价切忌外在的、机械的教学评价,要求弘扬师生在有效教学评价中的创造性,关注师生的人文需要与自我内在评价。这种评价不是等到教学结果出来后再给予评价,而是边教学边评价,师生双方将有效教学的评价成分渗入教学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矫正。[10]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仅从教学过程一个维度来分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外延,目的是对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有所启发,但从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有效性外延来说还远远不够,还可以从有效教学的性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