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摆脱嫉妒的不健康心理

摆脱嫉妒的不健康心理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嫉妒嫉妒就是对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心理的表现嫉妒心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产生这种心理的人也不愿公之于众,我们通常看到的仅是它扭曲的形式,它的主要表现行为有:一、以“我”为中心。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一、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嫉妒心理的矫正一、分清“嫉妒心”和“上进心”的界限。

摆脱嫉妒的不健康心理

什么是嫉妒

嫉妒就是对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可能产生。青少年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

嫉妒心理的表现

嫉妒心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产生这种心理的人也不愿公之于众,我们通常看到的仅是它扭曲的形式,它的主要表现行为有:

一、以“我”为中心。这类同学时常把“我”、“我的”挂在嘴边,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经历,或产生与父母、师长对抗的行为。有些人还会在老师面前状告那些胜过自己的同学。

二、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同学,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不如别人时,就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例如,当自己想入团或当班干部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抱怨“老师偏心眼”、“某某说了我的坏话”等。当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时又会责怪“某某老师讲课不好”,“某同学成绩好是因为死用功”等等。

三、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有些同学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害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因而处处留心,事事都要同别人比较,结果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当别人触及自己的缺点时,就会辩解,发怒,产生抵触情绪。

具有以上这些行为的同学,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或者距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时,就会嫉妒那些实现了愿望,比自己强的同学。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我中心”思想必然严重。有的家长喜欢评论他人的不足,孩子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有的片面地夸奖孩子的长处,自觉不自觉地为孩子护短,使这些孩子难于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对分数和考试成绩不能正确对待。在很多情况下,分数成为一些学校和老师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依据。考高分的同学往往是“一俊遮百丑”,不仅受到学校、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钦佩,甚至排座位,参加组织活动方面都优待有加,而学生成绩一时上不去的同学则处处受冷落,长此以往,不论是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会产生心理偏差,促使嫉妒心理的产生。(www.xing528.com)

三、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随着升学就业竞争的加剧,人们往往赞赏那些升入重点中学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就使得在一般学校或考分平平的学生自惭形秽,感到前途渺茫,从而情绪低落消沉,自卑感强烈,种下“嫉妒”的种子。

嫉妒心理的矫正

一、分清“嫉妒心”和“上进心”的界限。

“嫉妒心”和“上进心”都含有不甘落后的成分,但两者在动机、行为和情感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嫉妒心”针对于共同生活的同学、朋友,表现为惟我独尊,不肯屈居人后,常常伴有损人利己的行为,看到别人的进步感到难受。“上进心”侧重于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和崇高的理想去奋争、拼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也能正确地看待别人的成绩并以此激励自己。

二、发现并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的长处。

发现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心,打消自卑感,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就全盘否定自己,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正视缺点和不足,才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发现别人的长处,肯定他人的成绩,是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培养自己广阔胸怀的最佳途径。赞扬和支持,不仅能振奋别人的精神,同时,通过对别人的关心、肯定,自己也能够生活得更愉快。

三、参加实践,锻炼自己。

实践可以磨炼意志,培养情感。例如:参加“青少年志愿者行动”、“救助失学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心;参加“郊游”、“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可以锻炼耐挫折的能力;帮助同学,结成互助小组,可以体会到携手共进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同学们广阔的胸怀,良好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摒弃自私、狭隘的嫉妒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