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思考:IB数学内部评价的改进建议

观察思考:IB数学内部评价的改进建议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与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改革一直是国际文凭组织保持课程前瞻性的不变策略——IB课程差不多每6年进行一次课程的回顾、反思与改革;中国国内的课程也同样如此,一般经历10年的实验周期后对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对IB数学内部评价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观察思考:IB数学内部评价的改进建议

1.观察

人与人是不同的,个性化的教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教与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改革一直是国际文凭(IB)组织保持课程前瞻性的不变策略——IB课程差不多每6年进行一次课程的回顾、反思与改革;中国国内的课程也同样如此,一般经历10年的实验周期后对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

如果聚焦国内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2003年版到2017年版的改革,会发现对学生做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课题要求一直存在。然而,如何评价,又如何纳入评价体系呢?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回答。IB数学内部评价的结果一直被终结性评价纳入,这其中的机理是什么?如何借鉴?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建模和探究活动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异。

2003年版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1次数学建模活动和1次数学探究活动。还应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建模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对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做具体安排。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数学建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4]

然而,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5]

2017年版要求: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的主题五呈现,建议课时为6课时;同时,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主题四呈现,建议课时为4课时。要求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完成一个关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的课题研究,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也完成一项关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的课题研究,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课题可以是学生在必修课程时已完成课题的延续,或者是新的课题。根据选题的内容,报告可以采用专题作业、测量报告、算法程序、制作的实物或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及其评价应存入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为大学招生提供参考和依据。学生可以采取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6]

表2-13是IB数学内部评价与国内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课题部分的关键点的比较。

表2-13 IB数学内部评价与《标准》课题部分的比较(www.xing528.com)

2006版(旧版)的内部评价已经过去了10多年时间,同时2014年版(新版)的内部评价运行到2019年,也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其间已有5届的IB毕业生经历了2014版的评价和计分方式。对这一实践时间较长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性地对IB数学教师和IB学生对这一评价方式的看法进行调研,对于我们更好地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课题部分的要求,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调研结果可以协助国内新课程实施学校更好地预知学生和教师在实行这样的活动时将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挑战和契机,从而更为妥当地安排教学、教师培训与评价办法。

2.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需要得到对哪些问题的答案?至少如下四点需要得到答案:

(1)了解IB数学内部评价的实施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2)了解IB数学内部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3)对IB数学内部评价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4)对国内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的借鉴意义。

IB数学内部评价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就在于它平时的教学中,在于学生的“数学探索”中,在于它对于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