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优化方案

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方法实质上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诗格局”下“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尽可能完美结合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化。又如著名编剧张笑天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庆谈判》,对“林园清晨毛蒋竹林相遇”也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创作原则的经典实践。

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优化方案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方法实质上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诗格局”下“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尽可能完美结合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化。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创作原则的基础在于“历史应经成为过去,虽然大的历史事实是确定不移的,但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大都失落在历史时空中了,这就要靠艺术想象来‘充实’,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以达到对历史的真实再现,达到艺术真实。虽然这里想象的或虚构的未必就是历史上曾‘有’的事,但它却应当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历史条件下及人物性格基础上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事实上,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离不开艺术想象和一些情节的虚构,这种艺术想象是达到对历史存在的艺术再现的必要手段。但这里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又必须是符合于历史规律、历史环境及人物性格内涵的想象和虚构。”[28]

所谓“大事不虚”,“我认为,凡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大的矛盾和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是不允许虚构的。这应该成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一个规律。”这位曾执导《大决战》和《大转折》的导演很精粹简洁地说明了“大事”的范围,也就说,对重大革命历史史实不发挥“想象和虚构”、不预设“假如和可能”。但“大事”只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骨架”,这种粗线条的历史教科书般的史实要转化成“艺术品”,就必须以所谓的“小事”赋予其“血肉”。这个赋予过程其实就是以“具体细节”使“史实大事”立体丰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过程。[29]

如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之间的关系,著名导演潘霞的创作实践可以算是对这一原则的典型运用。“在《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中,所有的重大情节和人物都是有据可查的。如三姐妹第一次与第二次的分道扬镳,在抗战中又携手共赴国难等。都是根据历史真实的走向创作出来的。”这些“大事”架构的是整个影片的骨架,其“血肉”则是宋氏三姐妹之间的“亲情”赋予的,“如何表现宋氏姐妹的最后诀别?我们虚构了两姐妹在宋氏墓地的相见,她们几经风雨,带着不同的心境来到了心灵深处的圣地……如何表现三姐妹的骨肉亲情?我们选择了美国德蒙雷斯山城的月夜,虚构了三姐妹睡在一张床上梦幻未来的细节……如何使人物的心灵能够得到更好的表露?我们虚构了那个贯穿全剧的小号……”。正像潘霞所说:“这些虚构不是随意的,它既没有违背大的历史真实,又没有违背人物的性格特点,它是凝练生活、增加作品艺术魅力的必须。”[30]如此以细节富有诗情地处理宋氏姐妹之间的亲情关系,不仅表现了宋庆龄人情人性的一面,更能使观众体会到政治立场背后姐妹骨肉分离的淡淡哀伤。(www.xing528.com)

又如著名编剧张笑天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庆谈判》,对“林园清晨毛蒋竹林相遇”也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创作原则的经典实践。“毛泽东到重庆后,给了蒋介石一个面子,力排众议,住在林园一夜,这是历史事实。毛泽东第二天早早起来,没带从人,独自一人去丛林中散步,与蒋介石不期而遇,这也是历史真实。二人有过一次私下交谈,这也是事实。问题发生在二人寒暄毕在石凳上落座后,究竟谈了什么。因为双方的秘书、警卫人员均不在场,没有史料记载”。但“试想,他们在广州一别,兵戎相见19年后的重逢,该是多么有戏啊。”张笑天实在不舍得放过国共“两巨头”私下相会的“大事”,但要细致表现,还得“对话细节”来弥补。张笑天写得精彩纷呈,虚拟的毛蒋对话非常符合两人的身份、性格和学养。[31]成功地塑造出大的历史环境下有独特个性和不同心态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人物形象。

总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只有首先尊重历史才能做到“大事不虚”,而也只有“小事不拘”,然后才能实现对历史题材的审美把握,从而达到“历史”与“艺术”,“史”与“诗”这两种内在规定性的和谐与统一,达到更完美地表现历史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