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闻一多参加步行团,共赴国难是重要原因

闻一多参加步行团,共赴国难是重要原因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看来,共赴国难是闻一多参加步行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当为实情,也符合他的情感逻辑。旅行团在途中休息,席地而坐者为闻一多,右侧是李继侗袁复礼摄金炎提供1938年3月7日,旅行团受阻于沅陵。对闻一多而言,旅途见闻也是对他心理上的一个巨大冲击。旅行团从长沙出发时,闻一多好友杨振声曾对人开玩笑说:“一多加入步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

闻一多参加步行团,共赴国难是重要原因

对于闻一多参加步行团的行为,当时长沙临大的学生也十分疑惑,曾有学生就此问闻一多:“闻先生,你大可照学校的规定坐车、乘船经广州、香港越南,舒舒服服到昆明,何必受这个罪呢?再者,你这么大年纪,吃得消吗?”闻一多面孔很清瘦,额上又刻着几条深长的皱纹,再配上乱蓬蓬的头发,显得很苍老。学生们都以为他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实当时的闻一多才刚满40岁。对学生们的这一问题,闻一多淡然回答:“国难期间,走几千里路算不了受罪。”由此看来,共赴国难是闻一多参加步行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当为实情,也符合他的情感逻辑。

闻一多先生在一封给他父母亲的信中说:

……第五日行六十里,第六日行二十余里,第四日最疲乏,路途亦最远,故颇感辛苦。……如此继续步行,六天之经验,以男等体力,在平时实不堪想象,然而终能完成,今而后乃知“事非经过不知易”矣。至途中饮食起居,尤多此生未尝过之滋味。每日六时起床(实无床可起),时天未甚亮,草草盥漱,即进早餐,在不能下咽之状况下,必须吞干饭两碗,因在晚七时晚餐时间前终日无饭吃。……前五日皆在农舍地上铺稻草过宿,往往与鸡鸭犬豕同堂而卧。

旅行团在途中休息,席地而坐者为闻一多,右侧是李继侗 袁复礼摄 金炎提供

1938年3月7日,旅行团受阻于沅陵。当时,北平艺专已经迁到沅陵对岸的老鸭溪,闻一多渡江访艺专校长赵太侔。沈从文此时住在沅陵,特地设宴为闻一多洗尘,并安排他住在其兄刚盖起来的瓦房里。沈从文回忆:“一多和旅行团到沅陵,天下起大雪,无法行进。我那时正在家,就设宴招待他们,老友相会在穷乡僻壤,自有一番热闹。我请一多吃狗肉,他高兴得不得了,直呼‘好吃!好吃!’。一条破毯子围住双腿,大家以酒暖身。我哥哥刚刚起了新房,还没油漆,当地人叫它‘芸庐’,我安排一多他们在芸庐住了五天。”

旅行团到盘江县城时,铺盖和炊具滞留在盘江对岸。旅行团成员又饥又饿,疲惫不堪。而县长只请旅行团中的教师和带队军官吃饭,学生的意见很大。闻一多见此,主动到学生中间坐着,不去吃饭。半夜,学生发生争吵。闻一多听见后,慢慢站起来,高声说:“我今年四十岁了,我也和你们一样在这里。今天这个样子,谁要是有意弄的,谁就不该活!”他的话使学生们逐渐平静下来,有的学生咂咂嘴说:“到底是学文学的。” 这一夜,闻一多不吃不睡,一直陪学生坐到天亮。(www.xing528.com)

尽管旅程非常艰苦,但闻一多的情绪并不低落,相反,他非常乐观和昂扬。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现在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我的身体实在不坏,经过了这次锻炼以后,自然是更好了。现在是满面红光,能吃能睡,走起路来,举步如飞,更不必说了。途中苦虽苦,但并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样苦。第一沿途东西便宜,每人每天四毛钱的伙食,能吃得很好。打地铺睡觉,走累了以后也一样睡着,臭虫、跳蚤、虱子实在不少,但我不很怕。一天走六十里路不算什么事,若过了六十里,有时八九十里,有时甚至多到一百里,那就不免叫苦了,但是也居然走到了。”在信中,闻一多甚至还感叹沿途风景之美和风俗之奇:“至于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是叫我从何说起!”在旅行途中,闻一多画了多幅速写,记录西南风情。

镇宁,有一群人参观了火牛洞,回来后异常兴奋地谈论溶洞景观,以至于包括厨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去观看了。参观过程中,从洞里传来美国风行一时的“胡安妮塔”(Juantia)和人们喜爱的“桑塔·露琪亚”(Santa Lucia)的回音,两首歌都是用英语唱的。唱歌的是闻一多,他用歌声赞美大自然的奇观。他大声说:“到了镇宁县,不去火牛洞,无异于背叛。”

旅行团的行程是艰难的,但也有这样轻松愉悦的时刻。对闻一多而言,旅途见闻也是对他心理上的一个巨大冲击。闻一多看到沾益破墙上歌颂红军的歌谣:“田里大麦青又青,庄主提枪敲穷人;庄主仰仗蒋司令,穷人只盼老红军。”认为这是人民的心声。1940年,闻一多在给学生赵俪生的信中情不自禁地说:“十余年来专攻考据,于故纸堆中生活,自料性灵已濒枯绝矣。抗战后,尤其在步行途中二月,日夕与同学少年相处,遂致童心复萌……不知者以为与曩日之教书匠判若两人,实则恢复故我耳。”

由于旅途生活简陋,闻一多开始蓄起了胡须,而且对自己的胡须甚为满意,在给妻子的信中他提及此事:“你将来不要笑,因为我已经长了一副极漂亮的胡须。这次临大到昆明,搬出好几个胡子,但大家都说只我与冯芝生的最美。”因为闻一多的胡须,还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到达昆明后,闻一多和友人李继侗合影留念,闻一多发誓说:“这一大把胡子,是因抗战失利,向后方撤退蓄起来的,一定要等抗战胜利才把它剃掉!”后来闻一多果真一直到抗战胜利之日才剃掉自己的满面胡须。当然,这都是后话。

旅行团从长沙出发时,闻一多好友杨振声曾对人开玩笑说:“一多加入步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当两人再次在昆明相逢时,闻一多笑着对好友说:“假使这次我真带了棺材,现在就可以送给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