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达不必那样直接的坏消息

传达不必那样直接的坏消息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邻居张大妈的儿子因工厂锅炉爆炸,不幸身亡。如果觉得不幸的消息会严重打击当事人,那么最好采用渐次渗透的方式通知对方,即一点一点地把坏消息透露出去,给对方一个缓冲的过程。传达坏消息,还可以用长期回避真情的方式。没有人愿意听到坏消息,甚至听到“坏消息”这样的字眼时都不免会紧张、恐惧。

传达不必那样直接的坏消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无常,天灾人祸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降临,给人带来打击,让人痛苦和惊惧。大多数人心思细腻,性情如水,定是不愿看到他人在得知噩耗时悲恸欲绝的画面。

那么,当致命的打击突如其来时,要怎样把这个不幸的消息通知给当事人或他的亲友,减缓对他们的刺激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委婉的语言直接说明。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向那些性格刚强、有地位的人传递不幸的消息,倘若他的亲属遭遇不测,可以直接说明,或是用委婉的语言说明。这样的人往往经历过许多事,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记得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过一个故事:曾经,某位师长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前方的领导本来还有些顾虑,想着要不要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最终考虑到他是军人,又是领导,对于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便决定直言相告。于是,前方的领导怀着悲痛的心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师长同志,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很多同志牺牲了。您的儿子不愧是将门之子,他表现得很英雄,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师长听着对方的讲述,眼眶里噙着眼泪,但始终没有流下来。片刻之后,他说:“我为有这样的战士感到骄傲,也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这种直言相告的方式,只适用于那些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人,且当事人和亲属已经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比如,久病不愈之后的噩耗,战场上的牺牲,等等。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飞来横祸导致的不幸,而当事人的亲属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若直言相告,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麻烦。此时,最好用委婉的方式传递不幸的消息,避免使用一些刺激性强的字眼,可以用同义词替代。比如“他走了”“我们没能留住他”,等等,让对方知晓,并承受这一不幸的消息。

我邻居张大妈的儿子因工厂锅炉爆炸,不幸身亡。张大妈过去也是工厂的工人,工会的同志到家里探望张大妈时,这样说道:“大妈,咱们厂发生了一起事故,这是不可抗拒的灾难。您的儿子离开了我们,我们都很怀念他。”工会同志没有直接说出张大妈的儿子牺牲了,可张大妈听了这番话,就什么都知道了。她心里很痛苦,却还是很理智地说:“今天早上我的眼皮一直跳,就怕有什么事发生,唉,没想到……”老人坚强地接受了现实。

如果觉得不幸的消息会严重打击当事人,那么最好采用渐次渗透的方式通知对方,即一点一点地把坏消息透露出去,给对方一个缓冲的过程。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来的时候,当事人也不会感觉太过突然,难以接受。(www.xing528.com)

一位女士体弱多病,心脏又不好,在外地工作的丈夫过年回家探亲时,不幸在途中遭遇车祸离世。这个消息该如何告诉她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女士的家人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她丈夫出了车祸,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没有脱离危险,情况不是很好;又过了一天,开始让她做好“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她医生已经尽力,可是没能留住她的爱人。这时候,她已经想到了此般结果,显得很镇定。

传达坏消息,还可以用长期回避真情的方式。让经不起刺激的人,在时间的消磨中,习惯失去这个亲人的生活,自己渐渐地悟出真相。

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也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是个消防队员,一直在外地工作、生活,只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带着妻儿回来看望母亲。

不幸的是,小儿子在一次救火任务中牺牲了。这位妇女年轻时丧夫,又没什么文化,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该享享清福了,小儿子偏偏又牺牲了。大家考虑到她年事已高,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就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过年时,儿媳带着孩子回来了,对她说道:“他扔下我们母女出国了。”村里的人虽然都知道,可不忍心向她透露实情,就把消息封锁起来了。之后,每到过年时,她都会问大儿子:“你兄弟什么时候回来呀?”大儿子把自己捏造的信念给母亲听,老妇人一次次都相信了。

很多年过去,老妇人渐渐不再询问小儿子的消息了。她已经明白,小儿子是不在了。就算出国,也不可能不回来看望自己的母亲。只是,这些年她已经适应了没有小儿子的生活,并未觉得太受打击。后来,有个村民故意试探她,问:“你的小儿子现在做什么作呢?”老妇人非常平静地说:“不在了……”

没有人愿意听到坏消息,甚至听到“坏消息”这样的字眼时都不免会紧张、恐惧。所以,在向他人传达生活中的不幸之事时,一定要秉承严肃的态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将不幸的消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