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解析

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解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教学论应当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进行一定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教学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形成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论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认识的片面性不无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条件以及教与学的操作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制约,共同构成了教学论完整的研究对象。分别可以产生教学的原理、教学的知识、教学的技术三项研究结果。

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解析

要研究物理教学首先要了解普通教学论,因为普通教学论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以下简要说明普通教学论。

随着教学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总的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苏联学者和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一般规律;西方教学论研究者多数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教学变量和教学要素,例如,唐肯(M.J.Dunkin)和比德(B.J.Biddle)在他们合著的《教学研究》(The Studying of Teaching)一书中提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先在变量、过程变量、情境变量和结果变量这几种教学变量。两种观点各存利弊,前一种观点,虽然探索教学规律是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最基本任务,但并不能由此就将教研任务和教学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后一种观点,研究对象虽然具体、清晰,在研究中容易操作,但以简单枚举为主要研究方法,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难以真正反映教学论研究的全貌。[1]

我们总结以上两种观点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认为,教育领域中教与学的活动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并细化其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论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活动虽然多由多种教与学的因素构成的,例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等,但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中最本质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知识授受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并且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教学论研究过程中,教学论的根本问题是教与学本质关系的问题,抓住了教与学的本质,也就掌握了教学论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论要研究教与学的条件(www.xing528.com)

所谓教学的条件,主要就是指教学活动所需的以及对教学的质量、效率、广度和深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一定教学条件的支持与配合。不同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又要求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发生总是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基本条件的影响。因此,教学论应当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进行一定的研究。然而,我们发现教学论在具体意义上所谈的教学条件,更主要的还是指那些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教与学产生着更为直接、具体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教学设施、班级气氛、教学手段、学生的知识经验准备和认知结构、教材以及教师的学识和能力等。

(三)教学论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

教学论主要注重研究教与学的实际操作问题。它既要研究教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研究教学中的条件,还要研究如何将此原理和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教学条件设计、组织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论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具体实践要求,如教学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基本模式,教学评价工具的编制技术和使用规范,课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教学环境因素的调控策略等。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教学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它造成了理论研究不能直接指导实践操作。形成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论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认识的片面性不无关系。因此,我们既要加强教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又要重视对教与学操作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也有利于教学论的学科继续建设和发展。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条件以及教与学的操作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制约,共同构成了教学论完整的研究对象。分别可以产生教学的原理、教学的知识、教学的技术三项研究结果。这三项研究结果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