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扒窃案件的现场访问与调查方法

扒窃案件的现场访问与调查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扒窃案件现场痕迹物证较少,又容易被破坏和散失。根据扒窃犯罪嫌疑人人身形象在现场有直接暴露这一特点,现场勘查应重点做好对事主和有关知情人员的访问。(三)查明扒窃犯罪嫌疑人现场犯罪活动情况扒窃犯罪嫌疑人一般具有连续作案的特点,在作案地点、时间、选择目标等方面亦有较强的规律性。车船上的乘务人员、站港工作人员、现场及附近的治保人员、商店、影院等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对此一般有所了解。

扒窃案件的现场访问与调查方法

扒窃案件现场痕迹物证较少,又容易被破坏和散失。根据扒窃犯罪嫌疑人人身形象在现场有直接暴露这一特点,现场勘查应重点做好对事主和有关知情人员的访问。

(一)查明被扒窃的经过

应详细询问事主的姓名、单位、住址;被扒前行走的路线、乘坐过的车辆、在何处暴露过钱财;发现被扒的时间、地点和发现经过,被扒财物种类、数量及特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追踪查找犯罪嫌疑人和控制赃物。除询问事主外,还应尽可能地多找一些当时在场的群众进行访问。在询问事主时,应注意观察和分析报案人的陈述是否有矛盾,所述被扒经过是否符合情理。有的报案人是否是在贪污挪用公款后,或为了侵吞所经管的款项,伪装被扒的。当侦查人员产生这种怀疑时,可向报案人所在单位及其同事、家属进行调查,了解其外出是否携带了报称被扒的财物,经济收支是否正常等情况。

(二)了解掌握现场上可疑人员情况

扒窃犯罪嫌疑人同一般群众在衣着打扮、神情、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通过了解可疑人员情况,往往可以查找到嫌疑线索。

扒窃犯罪嫌疑人为了掩盖其扒窃动作,隐藏赃物,其上衣多较宽大,手中、胳膊上常有书报、帽子、围巾、上衣等物品用于遮挡事主和群众视线。为了便于奔跑,多穿系带的轻便鞋,同衣饰和气候常常不相称。扒窃犯罪嫌疑人在寻找目标,试探和下手窃取财物的过程中,常常神情紧张、专注、颜面变色,且目光呆滞,身体姿势、手足动作极不协调。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也同周围群众不一样,例如,进了商场不看商品,却在收款处徘徊;到了售票窗口反往后挤,上车时卡住车门乱挤,顶着人流而进,或挤在车门处,等等。(www.xing528.com)

扒窃案件多结伙作案,现场也常常会发现一些可疑迹象,如一伙人时而用污秽、难懂的黑话暗语交谈、嬉戏,时而如素不相识,各居一隅,即使同伴和人发生争执也不关心;几个人故意挤在一起,排成一列,忽而又一哄而散;或故意在现场大声喧闹、争吵,吸引在场人员的注意力等。

访问中,如发现有上述可疑迹象的人员,即应请事主和知情群众详细描述可疑人员的人数、人身形象和行为特征,必要的时候,可出示处理过的扒窃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请他们辨认,以便及时查缉。

(三)查明扒窃犯罪嫌疑人现场犯罪活动情况

扒窃犯罪嫌疑人一般具有连续作案的特点,在作案地点、时间、选择目标等方面亦有较强的规律性。有的犯罪嫌疑人专在某路公共电汽车上扒窃;有的专在长途车船的某一区间扒窃;有的专在某一片区的某类公共场所扒窃,一般不会“越界”。车船上的乘务人员、站港工作人员、现场及附近的治保人员、商店、影院等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对此一般有所了解。在听取事主陈述的基础上,勘查人员应立即深入失窃地点和案发前事主途经的地点,向案发时当班或在场的上述人员了解有什么可疑人员在场,哪些扒窃犯罪嫌疑人常在此活动,案发时是否在场,以便发现嫌疑线索,确定侦察范围和重点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