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

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工厂、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失业率剧增,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凯恩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从而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工厂、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失业率剧增,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在这种形式下,一些学者意图通过政府干预、提供福利措施解决社会危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作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于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发展成型,凯恩斯主义就此诞生。凯恩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从而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要使资本主义经济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转变为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政府必须改变原有的“自动调节”“自由放任”原则,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生活,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同时。凯恩斯主张消除贫民窟最低工资法、限制工时立法等,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的方式重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并刺激生产。

凯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罗斯福政府全面吸收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通过政府和国家的积极参与,承担起私人和市场无法承担的老年救济、失业保障等社会责任,有效克服市场失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