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优化指南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优化指南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早期是马歇尔的学生,剑桥学派的一员。并且,遵循剑桥前辈的研究方法,更加精细地研究个人的持币动机,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这就是凯恩斯所指的“流动性陷阱”。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货币需求函数:式中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优化指南

凯恩斯早期是马歇尔的学生,剑桥学派的一员。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的形成。他否定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数的观点,发展了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且,遵循剑桥前辈的研究方法,更加精细地研究个人的持币动机,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一)货币需求动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Transactions Motive)指人们为满足日常交易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它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和收支的时距长短。由于收支的时距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因此这类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是收入的正比函数,这一点与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相似。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开支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不确定的支出,为此人们需要保留一定量的货币。这类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而使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正比函数。

3.投机动机(www.xing528.com)

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假定经济体系中只存在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却没有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券则泛指那些流动性不强,但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产。凯恩斯假定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为零(因为,在他所处的年代,大多数支票存款没有利息收入),而债券的预期收益则包括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已知债券的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降;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会上升。凯恩斯认为,在每个投资者或投机者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利率水平的正常值,如果现实利率高于这一正常值,那么投机者会预期利率将下降,债券价格将上升。此时,他就会把全部货币换成债券,以期在债券价格上升的同时获得利息收入和资本溢价双重收益;反之亦然。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一方面,当利率较高时,持有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较大;另一方面,当利率较高时债券价格较低,在未来时期内债券价格提高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持有生息资产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就使利率越高,生息资产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越小。反之,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从生息资产上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足以补偿可能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宁愿持有货币。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就是凯恩斯所指的“流动性陷阱”。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二)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以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它是收入Y的函数;以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它是利率的函数。由此得出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L1是收入Y的正比函数,L2是利率r的反比函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