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仙人与《梨俱吠陀》:最卓越的家族作品

古仙人与《梨俱吠陀》:最卓越的家族作品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一般认为这八卷应该是收集了属于同一个家族的多名仙人的作品,他们以家族的名义作词写歌。这些仙人中,又以毗奢密多罗和婆悉多最为优秀。后世的《鱼往世书》“Matsya Purana”中认为《梨俱吠陀》的仙人总数是九十一人,其中包含僧侣、将士和平民。也许当时的古仙人又可以分为神仙、僧仙和帝仙[8]。由这些古仙人写出的《梨俱吠陀》可谓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宝典。

古仙人与《梨俱吠陀》:最卓越的家族作品

吠陀时代既没有寺庙,也没有进行祭祀的固定场所,连神像都没有。各家的一家之主都亲自制作祭火,并往圣火里洒神酒,以此来向上天祈求家人的幸福和无尽的财富,希望能够逢凶化吉,长命百岁,还希望能够征服当地的原住民。当时还没有婆罗门,也不盛行森居苦行之风。当时的仙人和一般人一样,拥有家人和财产。他们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放下犁和锄头,拿起剑保护神赐的文明。因此,各家的一家之主都身兼僧、士和农这三个职责。其中自然不乏特别擅长唱歌,又精通祭祀仪式的人。到了这个时代的末期,以此为职业的僧侣就出现了。他们名利双收,深得王族的尊敬,并获得了丰厚的布施。这些人中又出现了精通各种祭祀仪式,并拥有突出作词写歌能力的人。他们更是被赐予了锦衣玉食和万贯家财。现存的赞歌都是后人将各家代代相传的诸仙的作品收集而来的。现将《梨俱吠陀》全十卷的作者名字列举如下:

毗奢密多罗与诱惑他的女神

第一卷:多名仙人合著;第二卷:格里萨摩闼著;第三卷:毗奢密多罗著;第四卷:婆摩提瓦著;第五卷:无名氏著;第六卷:巴拉瓦伽著;第七卷:婆悉多著;第八卷:卡瓦著;第九卷:鸯耆罗著;第十卷:多名仙人合著。

如上所述,十卷有八卷都只冠以一位仙人的名字。人们一般认为这八卷应该是收集了属于同一个家族的多名仙人的作品,他们以家族的名义作词写歌。所以用流派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比较合适。这些仙人中,又以毗奢密多罗和婆悉多最为优秀。他们同时受到大善见王“Sudas”的赏识。一山不容二虎,毗奢密多罗和婆悉多间存在很多争论。分别继承了这两位衣钵的派系也都各执己见,继续不停地争论。该矛盾还曾一度发生激化。后世认为婆悉多属于婆罗门“Brahmana”,而毗奢密多罗则属于刹帝利“Kshatrya”。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种姓区别。后世的《鱼往世书》“Matsya Purana”中认为《梨俱吠陀》的仙人总数是九十一人,其中包含僧侣、将士和平民。由此足以反证,当时并没有种姓的区别,赞歌是雅利安人共通的东西。也许当时的古仙人又可以分为神仙、僧仙和帝仙[8]。但该说法还没有得到认可。当时的仙人既是僧侣,又是士兵,有时还是平民。由这些古仙人写出的《梨俱吠陀》可谓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宝典。

【注释】

[1]印度的富饶主要是依靠降雨,所以雨神后来成为了最受世人崇拜的神。降雨只不过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中的一种。气候的不同,会导致各地区处于最高地位的神的不同。—原注

[2]阿须云,其意为“骑士”。—译者注(www.xing528.com)

[3]邪恶势力(译者按:帕尼族是《梨俱吠陀》中提到的一个部族)。—原注

[4]此处指代“光明之神”。

[5]曙光(译者按:Sarama是因陀罗神养的雌犬)。—原注

[6]记录祭祀仪式的部分被称为梵书,也就是婆罗门书,执行祭祀仪式的僧侣也被称为婆罗门。这里将至高无上的神也命名为“婆罗门”,就是人们认为祈祷的语言里也是有神力的表现。—译者注

[7]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在这混沌中,逐渐产生了意识,就是所谓的宇宙精神,即普鲁沙。—译者注

[8]“神仙”指古仙人,“僧仙”指僧侣中的仙人,“帝仙”指刹帝利中的仙人。—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