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梨俱吠陀》:古老颂诗集揭示印度次大陆五千年文明

《梨俱吠陀》:古老颂诗集揭示印度次大陆五千年文明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梨俱吠陀》是吠陀文学中最古老的一部,收录了1028首颂神的诗歌,分为10卷。《梨俱吠陀》是一部颂诗集,并非反映社会的篇章,因此想要复原《梨俱吠陀》时代的社会和生活样貌相当困难。《梨俱吠陀》颂诗主要敬颂的是天,意为“辉曜者”。在《梨俱吠陀》中,特尤斯已将主宰宇宙秩序的荣耀让给了伐楼拿。在《梨俱吠陀》时代,更加繁复的祭祀仪式多则需要四名祭司来协助;继而,随着祭祀仪式愈趋讲究,主祭人也逐渐增多。

《梨俱吠陀》:古老颂诗集揭示印度次大陆五千年文明

《梨俱吠陀》是吠陀文学中最古老的一部,收录了1028首颂神的诗歌,分为10卷。收录作品分属不同时期:文献的核心部分由若干古老祭司家族的私密仪礼记录组成,仪礼记录后来单独成一卷;之后加入了敬颂酒神苏摩(Soma)的颂诗;再稍晚,第一卷和最后一卷加入了最富沉思哲理的颂诗。

《梨俱吠陀》是一部颂诗集,并非反映社会的篇章,因此想要复原《梨俱吠陀》时代的社会和生活样貌相当困难。因此,我们先来了解雅利安人的神话宗教,之后再来认识他们的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

《梨俱吠陀》颂诗主要敬颂的是天(deva),意为“辉曜者”。“天”多与天空有关,与大地和植物开花结果的神话关联性较低。天空之父特尤斯(Dyaus Pitar)的名字与“天”同源,《梨俱吠陀》很少单独赞颂特尤斯,而是将其与地母神关联在一起,这可能是《梨俱吠陀》里间接提到的最古老的创世说。在《梨俱吠陀》中,特尤斯已将主宰宇宙秩序的荣耀让给了伐楼拿(Varuna)。伐楼拿是吠陀诸神中少数具有鲜明伦理道德品格的天神,犯错者无法逃过他的千千法眼。同样,在最后一卷中,伐楼拿的地位被生主(Prajapati,众生之主)取代。生主是造物主,通过自我牺牲,用肢解的身体创造出现象世界。除了这些威严的神祇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体现友谊、和善并守护契约的密多罗(Mitra);食用祭献并将之传递给众神的火神阿耆尼(Agni);因一种醉人饮料而得名的酒神苏摩,这种饮料提取自一种致幻植物(部分学者认为是某种蕈类,其他学者则认为是麻黄),后世的一系列重要献祭都会祭献酒神;第一个死去的人——死神阎摩(Yama),统辖聚于天空之父国度的亡者灵魂。

对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来说,尽管上述诸神祇很重要,但因陀罗才是雅利安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模范武士。他挥舞着雷电,杀死恶魔弗栗多(Vritra),释放受阻的生命之水,使其流淌无碍。他身为众神之首,率众神迎击魔神阿修罗(Asura)。他也代表雅利安的追随者摧毁敌人的高墙壁垒。其他诗篇提到,他过度饮用苏摩后就会陶醉狂欢。因陀罗是吠陀时代的武士,他可以长生不死,每次战胜敌人后,在英雄式的狂饮较量中,只有酒神苏摩的酒量能超越他。

吠陀众神与天空、太阳天气密切相关,虽然也有几位重要的女神,但男性诸神占多数,其中最知名的女神有地母神、黎明女神(Ushas)、语言神波耆(Vach)。然而,后世印度教中的两大重要神祇湿婆与毗湿奴(Vishnu),却极少出现在吠陀众神中。暴风神楼陀罗(Rudra)性格暴烈,只能安抚而不能向其祈求恩泽,后世印度人观念里的湿婆其实融合了暴风神楼陀罗和其他思想元素。在吠陀经典中,毗湿奴是一名侏儒,踏出三大步,即为众神赢取了大地、空气和天空,并将恶魔驱赶到了地下世界。(www.xing528.com)

在毗湿奴为众神赢得的三层宇宙之外,是秩序领域,由众神之神伐楼拿掌管。宇宙秩序的观念类似自然法中的科学概念,但宇宙秩序不仅有物理内涵,还有道德指涉。偏离古老的习俗和惯例,如同脱离宇宙秩序,将招致混乱。宇宙秩序一旦建立就时常需要通过献祭重建,重现生主原初的创造之举。

雅利安人不像印度河流域的人们那样建造了神庙或为神塑像。他们信奉献祭,神圣之火是他们信仰的核心。神圣之火可以是家里点燃的灶火,也可以是在户外专门燃起的火堆,火堆四周形成了一个圣圈,圈里是神圣领域,最好有几个临时搭起的小棚屋,而圈外则是世俗世界。这一时期并没有后世印度教建造的寺庙。众神存在于无形之中,坐在人们为他们铺撒的干草上,火神吞入人们奉献给众神的奶油牛奶水果、谷物和肉类,将之转化为众神可以消化的细食,传给众神食用,这一切都是在无形的存在中进行的。此外,活着的人也需要通过献祭来供奉祖先。在《梨俱吠陀》时代,更加繁复的祭祀仪式多则需要四名祭司来协助;继而,随着祭祀仪式愈趋讲究,主祭人也逐渐增多。

在朴素的层面,献祭者祈求生前获得世俗利益,诸如长寿、多子多孙、财源滚滚、闻达士林以及宰制仇敌;死后进入先祖的世界,与阎摩共餐。在哲学层面,宇宙秩序自身通过献祭持续重建,由此避免混乱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