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大我中解脱:探索广林奥义书中的秘密

从大我中解脱:探索广林奥义书中的秘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林奥义书》中说道:理解解脱论的人安静、平和、沉着、从容,能从大我中看见小我,从大我中看见一切。《羯陀奥义书》中提到,阎摩曾对虔诚且潜心修行的纳基凯达说明了何谓解脱论。过了三晚,他向阎摩许了三个愿望。纳基凯达的第三个愿望是想知道何谓死。纳基凯达是选择了成为帝王并拥有百座城池呢,还是选择了解除困扰自己已久的难题呢?听了这番话,阎摩为之所动,终于说出了这个大秘密。

从大我中解脱:探索广林奥义书中的秘密

远离世俗的解脱精神,与宇宙精神相互碰撞后,就像光明遇见光明一样,立刻融合在了一起。一部作品在追求、相信宇宙精神的热诚中创作出来。该作品是一首在当时文学界享有美名的词。《广林奥义书》中说道:

理解解脱论的人安静、平和、沉着、从容,能从大我中看见小我,从大我中看见一切。邪恶无法压倒他,反而是他平息了各种邪恶。邪恶无法烧死他,反而是他将邪恶烧毁。他远离邪恶,远离痛苦,远离猜疑,成为真梵后将进入梵界……

《羯陀奥义书》中提到,阎摩曾对虔诚且潜心修行的纳基凯达说明了何谓解脱论。这部分内容因兼具文学的修饰和宗教的热情十分有名。下面对该故事做一番概述:

阎摩与纳基凯达

纳基凯达的父亲将纳基凯达献给了阎摩。于是,纳基凯达住进了阎摩的城堡。过了三晚,他向阎摩许了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获得重生后一定要再和父亲相见。第二个愿望是想知道作为和上天沟通的火究竟是何物。阎摩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两个愿望。纳基凯达的第三个愿望是想知道何谓死。这是这一段文字的核心部分。纳基凯达说:“我对人的死亡心存疑问。有人说,人死之后依然存在。有人说,人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想听听您的回答。”阎摩不想说出这个秘密,希望纳基凯达能够用其他愿望代替第三个愿望,于是说:“请选择让你的子子孙孙都长命百岁吧,请选择畜群、象群、金银和马匹吧,请选择拥有大地上的雄伟宫殿吧,请选择应有尽有的收成吧。如果你能想到其他和此相当的任何心愿,你就选择它吧。你也可以选择做世界之王。我会满足你的所有愿望。选择常人难以获得的任何愿望吧。选择如你心意的愿望吧。譬如乘坐华丽的马车,拥有弹奏动听音乐的美人……诸如此类世人都希望得到又难以得到的东西,我都可以赐给你。但请不要问我关于死亡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将生死问题和世间珍宝进行了孰轻孰重的比较。纳基凯达是选择了成为帝王并拥有百座城池呢,还是选择了解除困扰自己已久的难题呢?他说:“这些东西都会有损五根之力。世事无常,人生苦短。马你自己骑,歌你自己唱,舞你自己跳吧,这些我都不想要。”听了这番话,阎摩为之所动,终于说出了这个大秘密。该秘密是奥义书中的奥义,也是印度宗教的原理。

死神说:“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驱使人们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一个叫愚蠢,另一个叫智慧。在这两条路中,你选择了正确的那一条。然而,其他人就像愚蠢的人跟着愚蠢的人,盲人跟着盲人一样,徘徊在错误的那条路上,却以为自己走的是智慧那一条路。”(www.xing528.com)

“目光短浅的青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只知道今生今世。对他来说,只有现在,来世不过是一场梦。”

“智慧的最高目标就是精神。这是常人思想无法理解的不可思议的部分,高明的学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说明它。能够领悟智慧的人也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期望领悟不可思议的、永恒不死的实谛,并生活在烦恼之上。”

杀人者以为自己真的将人杀死了,被杀者以为自己真的被杀了,这两者的想法其实都错了。精神是杀不死的存在。它比最小还要小,比最大还要大;小到不能再小,大到不能再大。它犯困却不休息,它的各种形式无时不在运动—总是存在于无形之中—不要妄想通过思考获得它。愚人决不会领悟它,只有精神才能了解精神。精神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无法领悟何谓精神。”

“藏于黑暗之中,隐于洞窟之内,潜于九泉之下,认为旷古绝今的古代圣贤是通过定力成为神的人,其实还摆脱不了悲喜。能够将这番话铭记于心,并远离相对的观念,最终成为无处不在的人,就会有一颗欢喜的心,因为有了值得欢喜的理由。纳基凯达啊,我相信进入梵的门将会在这里被打开……”

读了该部分内容感到狂喜的亚瑟·叔本华说:“全文都是神圣的,充满了鼓舞人心的精神。字里行间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既崇高又充满神的恩惠的文献,除了奥义书,别无其他。这是我生前的安慰,死后的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