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传统文化电子数据库: 传播文化的创新载体

建设传统文化电子数据库: 传播文化的创新载体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依赖新媒体进行传播、普及和弘扬。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项目共分20个大类,细分100个子录,涵盖哲学、社科、史地、艺文等学科。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是一项努力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网上运行传播的系统工程,馆藏模式体现着其核心理念。

建设传统文化电子数据库: 传播文化的创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依赖新媒体进行传播、普及和弘扬。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都是依靠纸质媒介,通过传统购买和阅读来完成的。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国家图书馆启动的“中国基本古籍库”项目,目的是把纸质媒介存储、转化为数字,建立数字化数据库,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程。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项目共分20个大类,细分100个子录,涵盖哲学、社科、史地、艺文等学科。先后,将自先秦时代开始,直至民国年间历朝历代经典文本典籍1万余册通过电子扫描,实现了纸质媒介存储方式到电子数据存储方式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文字资料可达20亿字,图像资料累计超过2000万页。电子存储内容总量是《四库全书》的3倍。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是一项努力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网上运行传播的系统工程,馆藏模式体现着其核心理念。终端是建设一定数量规模宏大的、地域上分布广泛的、可以实现跨库检索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电子库。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内容,用数字技术重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当代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数字化数据库是网络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平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