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分析与优化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学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当然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其分类。教师出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分类问题,当然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有关。但这些内容仍然属于知识、技能(能力)或情感目标,而不是并列于知识、技能(能力)或情感目标的另一类所谓“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以及每篇课文(课题)的教学目标,可以看作语文课程或教学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分析与优化

(一)主要内容

我们这里所说的课程主要内容,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而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学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当然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其分类。实验稿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或“课程目标与内容”都分四个“方面”,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另外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人把这五个“方面”或“要求”叫作语文课程的五大领域。其实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一种总体上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语文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或五大模块;或者说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大模块或领域。当然,“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也是对语文课程主要内容(知识能力)的一种概括与总体分类形式。

(二)课程目标

理解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课程目标的两个维度:广度与深度。

1.目标的广度

(1)目标分类的不同观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呢?只有明确素养的分类,才好去具体落实素养的培养工作。对目标进行分类是很复杂的工作。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能用言语表达的知识)、智慧技能(亦称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是运用符号做事的能力,主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做事的能力)、认知策略(含元认知,是运用规则或程序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的能力)、动作技能(用规则或程序支配自己的肌肉协调的能力)、态度(个人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持有的一种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动成分三者构成)。这五种学习也可以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动作领域、情感领域。

我国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不过,只是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课程目标根据这三个维度设计,并没有指出这三个“维度”各自的含义,而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也都没有按着这三个维度清晰地分开来表述,“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既然无法截然分开,那么这样的分类就是无法操作的,也就是不科学的。(www.xing528.com)

(2)对“三维目标”问题的思考

“三维目标”的提法,最大的问题是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的目标。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教师采用的一些目标分类框架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如‘三维目标’‘把学习与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目标,不仅混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区别,而且混淆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区别。”例如,“以自由快速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内容,运用小说三要素梳理情节;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质疑、探究”。这里“涉及教学过程,未涉及学习结果”。教师出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分类问题,当然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有关。

总之,掌握“过程与方法”的知识是每个学科(或课程)学习不可缺少的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达成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我们当然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与体验过程,重视有关方法的学习及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且把它们看作课程或教学目标。但这些内容仍然属于知识、技能(能力)或情感目标(当然有的已属于课程实施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中的内容),而不是并列于知识、技能(能力)或情感目标的另一类所谓“过程与方法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与“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并列的一类目标是不科学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目标足以涵盖“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

2.目标的深度(或层次)

课程目标不是一步达到的。设置课程目标当然要考虑目标的远近与深度(层次)。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以及每篇课文(课题)的教学目标,可以看作语文课程或教学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一般由国家(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每一课题的具体目标一般体现在教材(的课后要求)中或由教师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