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做父母:语文课上的启示

学习做父母:语文课上的启示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丰子恺的《竹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尝试着对孩子们进行如何做父母的教育。简单走完一般的教学流程之后,我们进入了“学习做父母”的环节。拿课文中的父亲来对比现实中的父母,是不公平的。我不希望孩子们因为追求理想的父母而责怪或者看轻自己的父母。但倘若,有一些孩子,竟因此真的慢慢地学到为人父母的智慧,我这堂课,便算圆满。

学习做父母:语文课上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父母,应该从七八岁开始。”面对现在的学生,而能够想到二十年后他们的孩子,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高瞻远瞩,更是一种勇于担当。丰子恺的《竹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尝试着对孩子们进行如何做父母的教育

简单走完一般的教学流程之后,我们进入了“学习做父母”的环节。

我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你们觉得,教育的秘诀是什么?”

“爱……”“方法……”孩子们犹豫不决。

“你们说的都对,但我认为教育的秘诀,就是用心。怎样用心做父母呢?《竹影》里面有答案。现在大家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然后用带‘心’字的词语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要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哦。”

孩子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我总觉得,今天孩子们的讨论格外热烈,交流的时候格外流畅。

第一组:我们组觉得,做父母要细心。大家看课文。“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我们从这里看出爸爸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心里想什么,而且不动声色地安慰了华明,使他不再难为情。

“爸爸细心体贴,还从一个细节描写里展现出来。”我提醒孩子们。

“爸爸也蹲在地上。”孩子们强调了“蹲”字。

“是啊,和孩子说话,请蹲下身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是真正的尊重孩子,也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

我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细心——体贴入微,尊重理解。

第二组:我们组觉得,做父母要有耐心。大家看课文,“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爸爸来了很久,却不作声,只是在我们的画画好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说话的声音是慢慢的,这是因为……”

“说话声音大了,会把我们吓着,因为我们那时候正是全神贯注的。”哦,还是孩子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感受。

“这是一个多么体贴入微的父亲啊。回忆一下,你们小时候玩玩具不会玩时,你们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直接教我们玩法!”

“干脆把玩具收起来,不要我们玩了。”

“我爸爸喜欢说,儿子,看爸爸的!”呵呵,在孩子面前逞英雄。这大概是不少成人都会做的吧。

我说:“是啊,这就是一般父母的做法,缺少耐心,习惯于把现成的方法告诉孩子,还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这看似帮助了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和成长的机会。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可是,很多父母缺少的正是这种等待花开的耐心。”

随后,我郑重地板书:耐心——不动声色,相机引导。

第三组:我们组觉得,做父母还需要童心。课文中的爸爸说:“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爸爸也和孩子们一起画竹影,玩孩子们一样的游戏,可见他很有童心。

“的确如此。只有在这个时候,华明才不再真正害怕爸爸责备。”觉得安全,不害怕,这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啊。(www.xing528.com)

“悬着的心放下了,艺术的教育就开始了。这就是童心创造的美好境界。童心就是……”我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和孩子们融为一体。”

“为了体现语言的对称美,我们都用四个字来说。”我从不忽略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这个不难。

“这个表述还可以更完美吗?”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述有逻辑上的瑕疵。

“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我赶紧板书:童心——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第四组:我们组觉得,做父母还需要爱心。他爸爸那么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中国画的常识,是对孩子的爱……

正当第四组的发言代表欲继续交流的时候,第五组的代表说:“我们反对,这里用‘慧心’更合适,他爸爸懂得那么多中国画的知识,而且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给他们,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课文结尾也提到,‘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

多么敏锐的孩子们!

“老师同意第五组的看法。爱是教育的基础,但爱不是万能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可是,他们能不能对你们进行良好的艺术熏陶呢!能不能和你们一起谈艺术呢?”

“基本不能。”孩子们一片呵呵声。

“小刘,你是弹钢琴的,妈妈能和你聊贝多芬,欣赏《月光曲》吗?小方,你是吹笛子的,你吹《扬鞭催马运粮忙》时,你爸爸会赞叹么?小丁,你是学美术的,你这几天办手抄报忙到晚上十点多,你爸爸批评你没有按时休息,他欣赏过你在手抄报创作上的匠心独运吗?”

对这一串的问题,孩子们都做了否定的回答。

“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只有人才懂得教育。你们将来怎么教育你们的孩子呢?我希望你们现在多多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素养,等你们做了父母的时候,能对孩子言传身教,不要像你们爸爸妈妈现在展现给你们的一样,用打麻将、斗地主、上网偷菜、疯狂购物来消磨业余时间。”

我一笔一画地板书:慧心——言传身教,寓教于乐。我写得这样慢,是因为我知道,这很难。

“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因为优秀是教出来的。有一句话,老师和大家分享: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是很多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了。当然,你们不能责怪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教育方法显得不那么科学,那是因为并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父母。我希望你们将来做父母时,会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不一样!”拿课文中的父亲来对比现实中的父母,是不公平的。我不希望孩子们因为追求理想的父母而责怪或者看轻自己的父母。

写完这些文字,我想到一个问题:我这样上语文课,是不是有悖常理?是不是离经叛道?是不是标新立异?

但倘若,有一些孩子,竟因此真的慢慢地学到为人父母的智慧,我这堂课,便算圆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