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字的四种写法,你了解吗?

回字的四种写法,你了解吗?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乙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可是如今,我们,尤其是语文老师,若仍不知道“回字的四样写法”,或者不想知道,或者以为不必知道,或者以孔乙己的知道为迂腐以自己的不知道为开通,便多少有点可悲可笑了。

回字的四种写法,你了解吗?

孔乙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做学生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个细节体现了孔乙己迂腐可笑,他和短衣帮说不上话,只得向店里的小伙计卖弄他无用的学问,寻找心灵的安慰。那时候,我便也以为孔乙己迂腐可笑,“回”字的四样写法既然不考试,便毫无学会的必要。

刚做老师时,我照着教参告诉学生们,这个细节体现了孔乙己迂腐可笑,他和短衣帮说不上话,只得向店里的小伙计卖弄他无用的学问,寻找心灵的安慰。那时候,年岁已长,我已经略略懂得了孔乙己可悲可怜,但对于“回”字的四样写法,仍是兴味索然。

而现在,我急切地想知道“回”字的四样写法,急切地想知道我所使用的每一个汉字的前世今生,想知道每一个汉字凝练着先民怎样的智慧巧思。传统文化有无数密码,层层叠叠地出现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可惜,我曾如此无知,视而不见。

我真的很无知。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2013年3月7日,听同年级的李老师讲《诗经·关雎》。李老师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思”是语气助词,而“服”才是思念的意思。而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思”是思念的意思,“服”是语气助词。再说了,语气助词,不是应该在句子末尾吗?课堂上,李老师说得云淡风轻,却如一记重锤,击碎了我的自信——我那建筑在无知上的自信,不堪一击。我感觉我踏在一片巨大的虚空上,那虚空,是我对中华传统文明的无知和隔膜。

2013年3月7日以前,我对文字训诂、字源字理等知识的了解近乎零——而且,最可怕的是,因为无知,我并不觉得自己无知。

后来,我疯狂地学习,其劲头,类乎“知耻后勇”。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拓宽自己知识面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认识自己无知的过程,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更有哑然失笑的惭愧。

有一天,我读《诗经·硕人》,读到“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对照注释理解意思的时候,赫然看到了“蚕蛾触须弯曲而细长,古人以此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称为蛾眉”这句话。我的惊愕,无法形容。这么多年来,我读到“淡扫蛾眉朝至尊”这样的诗句,总是想当然地觉得“蛾眉”和峨眉山有什么关系,并且进一步想到难怪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峨眉派门人都是女子。呜呼!我的无知可笑至此。凑巧的是,过了几天,家里的蚕蛹破茧成蝶,我细细一看,蚕蛾的头上两弯触须,迥异于蝴蝶丝状的触须,赫然是两弯小巧而精致的眉毛!古人的比喻,多么精巧传神!那第一个想出“蛾眉”的人,定然对着那洁白的蛾子,那颤动的触须,粲然地笑过吧。

五一小长假复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猴王出世》。我叫孩子们聚焦“王”字,以“石猴何以为王”为主问题来解读课文。课前,我给孩子们解释“王”的含义:能够贯通天、地、人三者,具有极高的德行修养、智慧和能力的人,称之为王。“王”字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文字,而这种全新的解读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探究热情,这堂课气氛很热烈。这热烈的气氛,催生了很多有趣的问题。(www.xing528.com)

课堂中间,小殷同学在交流“石猴何以为王”时提出的观点是“石猴很有爱心,因为他关心老人小孩”,他的理由是课文里面“这一个洞可以容得千百口老小”这句话。他特意强调了“老小”两个字。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最近学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缘故。我从容地告诉他:“在中国传统诗文的表达中,有一种手法,叫‘对举’,对举必须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比如一南一北,一朝一夕,一上一下,这两者之间可以包容一个极大的空间,于是形成一种张力,使文章更有气势。比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就是从早到晚都是风雨的意思。你们看看课文的第一段,就有‘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样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是——”

梓涵马上抢着说:“我知道,这就是说石猴从早到晚都很逍遥。”

“所以呢?”

这时候,小殷同学抢着回答说:“所以呢,千百口老小就是说从小到老所有的猴子。”

我暗暗吁了一口气。我在课堂上的从容,是我五一假期在家里阅读叶嘉莹古诗词课》的结果。我若没有读过这本书,断然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接近正确的答案。面对孩子们的遗憾,我要么是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要么是想当然地给一个解释。这两种结果,显然不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我的同事听,她跟我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说,以前读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只知道“田田”是很多的意思,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后来她看了一本闲书,才知道“田田”是“填填”的讹字,因为乐府民歌口耳相传,所以“填填”被当作“田田”记录下来并代代流传,朱自清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便是如此。我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我只以为“田田”是荷叶的样子像一块田而已,就像我过了很多年才明白“床前明月光”不是描摹卧室里的情景一样。

因为无知,我,以及我的学生,曾经都错过了什么?!

鲁迅的时代,国家积贫积弱,有志之士积极谋求强国富民之道,孔乙己们的“回字有四样写法”的学问,小而言之不能解决温饱,大而言之不能抵抗列强,大约的确是无用之学吧。可是如今,我们,尤其是语文老师,若仍不知道“回字的四样写法”,或者不想知道,或者以为不必知道,或者以孔乙己的知道为迂腐以自己的不知道为开通,便多少有点可悲可笑了。

从看到水纹回旋的景象到以象形的手法创造出“回”字的最初样子,到演变成今天的极简洁的“回”,“回”字的前世今生里,蕴含着汉字的源远流长,凝结着先民的精巧智慧,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汉字故事,国学经典,正是我们遗忘已久而必须重新捡拾狠狠钻研的大学问啊。不如此,我脚下的那一片巨大的虚空,将如何填补?

我希望,我今后的学生不再像我,未经过独立思考便嘲笑孔乙己“回字有四样写法”的迂腐——这样的嘲笑,何其无知,何其浅薄;我希望,我今后的学生能够和我一起,看到那螺旋往复的“回”字,能想到水波浅浅的笑窝——这样的联想,何其蕴藉,何其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