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实现学习的深入

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实现学习的深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一点也不简单。教师的设计可谓“实”。教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在阅读中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具有关注标题、段落的意识。标题常常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从段落入手,是很实在的。目标和路径的一致,让整个学习过程连贯通畅,学生的学习能落到实处,而且逐渐走向深入。

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实现学习的深入

这节课的目标定位看起来很简单:

以《占了命运的便宜》一文为例,培养阅读能力中的理解能力。

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一点也不简单。

老师在这里将理解能力分解为三个层次:理解自然段内容、理解段落关系、理解全文内容。经过这样分解,学生知道自己该沉下心来读什么、想什么。有了具体的任务,就不会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沉浸到文本中,去推敲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将之进一步明确为三个问题:

1.这一段在讲什么?

2.前后文在讲什么?

3.整篇文章在讲什么?(www.xing528.com)

阅读需要读什么?就是读这些内容,而且是边读边思考,理清楚文本内容的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篇与题之间的联系。通过阅读和思考,将文本的脉络摸清楚,也就摸清了作者的思路。教师的设计可谓“实”。

教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在阅读中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具有关注标题、段落(包括段落内的词、句)的意识。

因此,教师选择的路径是:研究文章标题和段落。

从标题入手,是很有智慧的。标题常常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标题,或是包含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一些要素,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或是直接点明了文本的主旨,能引导阅读的思考方向;或是引发读者的一系列疑问,引导读者在阅读中一步步解疑……虽然读标题是阅读的必经之路,可是许多学生却忘记了关注标题,甚至忽略了思考探究标题内涵这一重要的阅读环节。教师的引导可谓“巧”。

从段落入手,是很实在的。文章本就是由段落构成的,弄清楚每一段讲什么只是个开始,而探究段落之间的联系,才是弄清楚整篇文章讲什么的必由之路。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教师的引导建立起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被动寻找信息,到主动探究内涵,阅读才能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教师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教师引导学①②段——教师带着学③④⑤段——学生自己学⑥⑦段——学生合作学余下的部分。教师的引导可谓“稳”。

目标和路径的一致,让整个学习过程连贯通畅,学生的学习能落到实处,而且逐渐走向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