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对了用素材的巧妙方式

找对了用素材的巧妙方式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老师在作文讲评中都会用到学生的习作,这是常规方式。龚老师对教学素材的设计,激活了学生这方面的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作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幸突然降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

找对了用素材的巧妙方式

大多数老师在作文讲评中都会用到学生的习作,这是常规方式。可是学生的习作作为“教学素材”使用的时候,却大有讲究,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能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多数老师都能够在习作讲评时抓住学生的共性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典型片段作为教学素材。我们看到很多课都是这样设计的,但如果教学素材过于庞杂,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听明白老师想讲的道理还是有些费劲的。

龚老师的设计巧在两处。

第一,同一平台,对比鲜明。

四段材料全部是写司马迁的。这就不得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同一个人物、同一段故事,在这个话题下该如何表述才是恰当的?这份思考,对于学写议论文的学生非常重要,能激活人的思辨能力。我们在综艺辩论节目《奇葩说》中能看到大量这样的思维训练,很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龚老师对教学素材的设计,激活了学生这方面的思考。正因为都是“司马迁遭遇挫折后创作《史记》”的故事,所以谁将“挫折”和“精彩人生”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谁就胜出了。谈同一个话题,表述重点差异很大,对比非常明显。同一舞台上的不同舞蹈,学生在比较中很快就理解了老师的表达意图。

第二,问题典型,层次分明。

四段材料各有不同的代表性。

示例1:只有遭受挫折,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司马迁曾为叛将李陵辩解,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司马迁下狱,在牢狱中遭受了腐刑的折磨;但他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磨灭自己的希望,而是坚定了他写《史记》的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作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的名字也流传千古,被人所铭记。

正是因为司马迁遭受腐刑后懂得了活着的意义,让自己明白了自己该做的事,才写出了《史记》。倘若司马迁没有遭受挫折,可能他之后并不会有如此精彩的人生。

这是非常典型的“伪分析”。教师希望借此告诉学生,用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简单列举材料是没有用的,司马迁在遭受挫折之前,早就已经明白了自己该做的事——写作《史记》,最终能写成此书,并非遭受挫折这件事促成的,不合逻辑,是说服不了读者的。

示例2:成功之花往往开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是以只有遭受挫折,才能成就精彩人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赞誉,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正是在逆境和折磨中写下了如此巨著。司马迁先是因李陵案被投入监狱,遭人唾弃,后又被处腐刑,夺去自尊;但他一如既往的坚持要求编撰完成《史记》。即使遭受挫折,他没有选择放弃。他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将这些艰辛当作他编写的动力,他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会了如何坚持,如何隐忍。他静下心来专一写作,做出了人生的“绝唱”,也成就了司马迁的精彩人生。

这一段虽写到了挫折带来的人的改变,然而却没有说清楚其中的改变与最后的精彩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够深刻全面,浅谈辄止,遗憾。

示例3:司马迁在逆境中发愤,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38岁那年,司马迁继承了父亲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史书,整理历史资料,正式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不幸突然降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但前人逆境奋发的事迹激励着他,他想到:周文王被囚禁写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编了《春秋》;屈原遭流放作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著有《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修列《兵法》。在前人发奋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司马迁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将个人屈辱置之度外,继续进行着《史记》的编写工作。不与宾客来往,日夜耗费心力,翻阅古书,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所谓“前人逆境奋发的激励作用”不知从何而来,在司马迁心里完成《史记》早就是自己的使命,最终能成就人生的精彩也并非这些因素带来的结果,逻辑不通。

示例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成功之花往往开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是以只有遭受挫折,不被打倒反而奋起,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司马迁因李陵案被投入监狱,遭人唾弃;后又被处以腐刑,夺去自尊,但他仍在此挫折下写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什么支撑他遇到阻拦后不退缩?司马迁也曾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遭受命运之吻痛击的司马迁把挫折当作编写的动力,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把自己满腔的悲愤化入纸笔。他没有为帝王将相作家谱,透过他笔下的历史天空,我们既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熙熙攘攘争权夺利的帝王将相,也看到了小人物的鲜血眼泪和悲欢离合。那一行行工整的隶书,洋溢着浓郁的情感,贯穿着爱憎美丑分明的批判,这也成为《史记》的最大价值。(www.xing528.com)

这一段则不同,小作者抓住挫折带来的司马迁的改变,写出了他的《史记》与众不同的精彩——“透过他笔下的历史天空,我们既看到了历史长河中熙熙攘攘争权夺利的帝王将相,也看到了小人物的鲜血眼泪和悲欢离合”,这才真正是讲出了“挫折”带来的人的改变,从而创造出精彩的《史记》——和经历挫折之前有可能产生的那本《史记》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人的认知和思想的转变,这才造就了司马迁的“精彩人生”。

龚老师借助这些材料,完成了自己心中如此层次分明的教学,难能可贵!

经过这样的思考和辨析过程,学生才真正懂得“支撑”的内涵是什么,才不会用所谓的“叙例+议例”来充字数,写下“叙例含混,议例牵强”的文字。学生之所以会在作文里说假话、说胡话,都源于对题意内涵的一知半解、对问题思考的简单粗暴。

当学生开始着手修改老师挑选的病文的时候,再也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了。且看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据题意修改支撑语段。

题意:只有遭遇挫折,才会有精彩人生!

教师首先亮出表述中心——题意,还是这个题意,换个素材,你将如何表达?

病文:

只有遭遇挫折,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对弈中,失败被俘。夫差担心勾践有重建家园的雄心壮志,于是就把他留在身边当奴隶,禁锢他的自由。让他为自己守墓看马。勾践为了让夫差放松对自己的警惕,放下尊严让夫差踩着自己的背上马,为了讨好夫差竟然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夫差以为勾践已经失去了自尊,真正的归降于吴国,便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将勾践释放回国。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成为长江流域的霸主。

如果勾践没有遭受灭国之祸,他怎么可能一举灭掉吴国?怎么可能走向成功?

这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教学素材依然来自学生习作。而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用材料支撑题意的具体思考过程,他们做作业的方向就明确了。拥有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路上的障碍自然清除了!

对学生需求有真正的了解,才会懂得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学习规律有真正的尊重,才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学习方法,不会逼迫学生死记硬背、诱导学生生搬硬套,而是认真地去了解如何与学生沟通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想要学生接受教师要给的知识和能力,必须首先尊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接受路径,这才是为师者的良苦用心!

教师们一直在给学生讲如何在作文中做到支撑恰当,其实,教师自己上课的过程,也如写作文一般: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支撑的题意,教学过程就是我们支撑题意的过程,需要围绕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巧妙运用素材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支撑,不仅在学生作文里,而且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良好示范,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超过一千句空洞说教,胜过一万种机械模仿。

在充满灵气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具备思考能力且思想灵动的学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