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3岁半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直立的小兔子

幼儿3岁半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直立的小兔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成长的阶段性差异使幼儿的绘画活动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性。图6—20中作品的名称可以叫《直立的小兔子》,该作品是幼儿3岁半时期的作品,它的创作背景是: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由发挥想象。幼儿似乎对小兔子这种常见的动物情有独钟,经常画。

幼儿3岁半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直立的小兔子

幼儿成长的阶段性差异使幼儿的绘画活动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性。总体来说,幼儿的绘画能力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

1.涂鸦期——2岁左右幼儿绘画作品 (如图6—17)

幼儿从对画笔产生兴趣、把画笔当成一种玩具到2岁左右的绘画,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涂鸦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喜欢在画纸上涂涂抹抹。

从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杂乱的线条,反复同一动作的斜线、螺旋线、锯齿线和点掺杂在一起,当然也有并不是很标准的圆圈线。表现出幼儿的朦胧爱好和兴趣,以及初现雏形的创造力

2.象征期——3岁左右幼儿绘画作品

图6—18是一位3岁的幼儿模仿图片上的太阳而画的,因为艺术表现力的限制和技巧的不足,会让人误以为画的是小猫。图6—19是在冰激凌形状的纸上装饰漂亮的彩色。可以很直观地从作品中看出,幼儿喜欢用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比较鲜艳的色彩装饰对象,这种装饰不带有写实性,是幼儿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特性一般要持续到7岁左右。图6—20中作品的名称可以叫《直立的小兔子》,该作品是幼儿3岁半时期的作品,它的创作背景是: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由发挥想象。幼儿似乎对小兔子这种常见的动物情有独钟,经常画。图6—21的创作是由于幼儿经常画正面、直立的小兔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尝试着画睡觉的小兔子,但因表现技巧方面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有点“四不像”,又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把睡觉的小兔子画得像人一样仰躺着,四脚朝上。图6—22和图6—23的创作背景是:老师给幼儿讲了绘本故事《彩虹色的花》,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刺激作用下,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不喜欢被老师“帮忙”,迫切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地画出“乐于奉献”的彩虹色花瓣。幼儿对彩虹色的花的理解、观察不同、认识不同,画出来的彩虹色花的感觉自然也不同。

图6—17 2岁左右幼儿涂鸦期绘画作品

图6—18

图6—19

图6—20

图6—21

(www.xing528.com)

图6—22

图6—23

这一时期,相对于涂鸦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幼儿手部肌肉锻炼的加强,幼儿学会了用简单的、抽象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这个阶段可以称为象征阶段,作画显得粗糙,画作并非实物的原样,如果不借助环境或语言的帮助,很难从画面中知道幼儿的表现意图。

3.图式期——4 ~ 5岁幼儿绘画作品 (如图6—24)

图6—24

4岁到5岁的幼儿,作画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及基本特征,即使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画面的内容,但是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的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例如画人,一般用圆圆的脑袋、三角形或方形的身子、长长的头发,四肢表现不具体;画花朵,喜欢用圆形、半圆形来表现。此阶段,不需要借助语言也可知道画面的内容,但是画面显得单调,画得比较概念化。

4.写实期——6 ~ 7岁幼儿绘画作品

图6—25 妈妈(豆豆,6岁)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6 ~ 7岁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能基本上掌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结构,作画时表现出写意的倾向,所画形象与真实的物象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可称为主观写意表现阶段。如图6—25所示,该幼儿基本上表现出了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只是头发采用了夸张画法。图6—26的小金鱼画法比较写实,画了不同大小、形状、姿势的小金鱼,还增加了水草、气泡作装饰,画面显得稚气而可爱。图6—27是一位7岁半的小朋友画的《小鱼的梦》,画面中画出了在海洋深处有不同种类的鱼儿,其中的两条鱼被拟人化了,漂亮得像公主一样,它们今天过生日,海洋里其他种类的动物赶过来为它们过生日,画面色彩鲜艳,想象力非常丰富。

图6—26 美丽的小金鱼(许涵忆,6岁)

图6—27 小鱼的梦(顺顺,7岁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