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海军依据盟军协议接收日本炮艇,成为抗战胜利战利品

中国海军依据盟军协议接收日本炮艇,成为抗战胜利战利品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海军随后根据与盟军总部商订的区划,开始着手对日本中国方面舰队舰只以及日本海军残留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国的舰船装备、物资实施受降接收。在抗战胜利时缴获的日降杂类舰艇之中,以炮艇为较具有战斗力的一类,也是此后被中国海军大量继续使用的一类。

中国海军依据盟军协议接收日本炮艇,成为抗战胜利战利品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海军随后根据与盟军总部商订的区划,开始着手对日本中国方面舰队舰只以及日本海军残留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国的舰船装备、物资实施受降接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海军已经在盟军的强力打击下处于舰只损失日甚一日的山穷水尽地步,日本投降时残留在中国的舰艇已是一片潦倒,除了数量有限的区区几艘长江炮舰外,其余大多是型号杂乱的炮艇、测量艇、工程船、交通船乃至拖轮、趸船甚至是机帆船、乌篷船等杂役舰艇,而这些恰是中国海军接收的日降军舰中的最大项。这些杂乱的舰艇对当时渴望重建海防、重拾尊严民国海军而言,相比起正在到来的英美援舰,可谓是完全瞧不上眼的破烂垃圾,但是此后在解放战争中横空出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其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上,很大程度得益自这些杂乱的日降舰艇。

在抗战胜利时缴获的日降杂类舰艇之中,以炮艇为较具有战斗力的一类,也是此后被中国海军大量继续使用的一类。

日本海军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专用炮舰“小鹰”,其外观上不难看到有参考中国海军“海鸥”等炮艇的踪迹

日本海军发展史上,原本并没有炮艇这一军舰类别,直到1918年日本陆军在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中捕获了2艘俄国海军炮艇后,才开启了这一类军舰在日本海军的发展历史,分列于杂役船舰种之下。自那以后,日本曾在1930年建造过名为“小鹰”的炮艇,部署于青岛,1932年建造了朝鲜总督府河川警备用的炮艇“九重”,及至1935年又为伪满建造了松花江警备舰“小樱”“白梅”“野菊”,[1]日本在浅水小炮艇的设计建造方面经验渐趋成熟。(www.xing528.com)

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随着日军铁蹄在中国土地上践踩的范围越来越广,日军开始面临到十分频繁的江河作战任务。中国南北方沿海岛礁密布,长江沿线更是河网纵横,在这些区域纵使是浅吃水的川江炮舰也难施展手脚,就此战场的现实开始需求一种更小型的火力支援型军舰—炮艇,随之以炮艇为主要装备的海军单位也出现。

至日本战败前夕,日本海军在中国装备有炮艇的单位主要是长江流域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辖江阴炮艇基地队、镇江炮艇基地队、芜湖炮艇基地队、安庆炮艇基地队、湖口炮艇基地队、武穴炮艇基地队、石灰窑炮艇基地队、鄂城炮艇基地队、九江方面警备队、安庆方面警备队、汉口方面警备队)、东南沿海的第二遣支舰队(辖厦门方面部队、广东警备队、香港方面部队等),[2]所装备的炮艇种类上分为中型炮艇、“舰水”型、特设炮艇、“大发”炮艇、“滑走”炮艇等多种,总数多达数百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