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关系性原则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关系性原则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系性原则指的是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家园之间应构建互相信任、彼此接纳、相互支持的关系。具体来说,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园关系会影响师幼关系的性质,进而影响到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和实际发生的人际关系。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师幼关系应建立在活动内容本身上。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关系性原则的重要性

关系性原则指的是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家园之间应构建互相信任、彼此接纳、相互支持的关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拥有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既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幼儿只有在拥有了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之后,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实施的各项活动之中,积极通过操作材料和交往互动来获得发展。没有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的幼儿往往是惶恐的、退缩的,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

具体来说,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未来幼儿社会关系和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奇也曾说:“教师和幼儿相处的方式,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动机以及幼儿想要学些什么。”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轻松、活泼、愉快;良好的同伴关系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园关系会影响师幼关系的性质,进而影响到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和实际发生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若家园关系呈支持性相互关系,即家长与教师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并互相支持,那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多是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频次较多,而且互动的质量较高,每次互动均以任务为主题,互动的性质均是肯定的,师幼关系良好。若家园关系呈抵触性相互关系,即家园沟通不畅、家园教育不一致,那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经常扮演规则的破坏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的互动频次较少,其中以纪律为主题的互动较多,以任务为主题的互动较少,互动的性质多为否定的,幼儿也不喜欢上幼儿园。若家园关系呈微弱性相互关系,即家园之间进行的沟通特别少,那么幼儿总是默默无闻地做活动的旁观者,属于教师关注很少的幼儿。因此,家园经常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对于幼儿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www.xing528.com)

作为教师,应努力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切忌用统一的行为要求约束所有的幼儿,切忌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教师要信任每位幼儿,视幼儿为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发现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并及时肯定幼儿,赏识幼儿的成就和进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师幼关系应建立在活动内容本身上。教师与幼儿心灵上的交流基于双方对事物的兴趣,教师和幼儿都全身心投入活动中,探索技巧与材料的使用,以及活动本身的进展。师幼关系不应总是发生在常规管理或评价幼儿的学业表现中,这样的教师无法走入幼儿的内心,无法成为《纲要》所规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其次,教师应帮助幼儿交朋友,尤其应帮助那些总是被同伴拒绝、害羞内向的幼儿交朋友。被拒绝的幼儿往往用同伴不喜欢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因此教师要教给他们正确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一点点地获得同伴的信任、喜欢与接纳。对于害羞内向的幼儿,教师则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及时肯定他们,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让他们逐渐敢于并乐于与同伴交往。再次,家长是幼儿基本的教育者,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主动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同时也应搭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平台,让家长有机会与教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