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优化与前瞻

中国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优化与前瞻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开始提出要探索期货市场的发展,首先抢滩并登陆国内市场的是境外期货交易。在1994年国家明文取缔代理境外期货交易前夕,全国注册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就有上千家。由于当时法律法规缺位、管理失控,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明显的投机色彩和短期快速回报的特征。2016年期货公司净资产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期末为911.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15年末的783.4亿元增长16.42%。

中国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优化与前瞻

(一)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开始提出要探索期货市场的发展,首先抢滩并登陆国内市场的是境外期货交易。大量的欧美、港、台等期货从业人士与内地企业和个人一起,或合资,或独资,或合法,或地下开办了大量的期货经纪公司。在1994年国家明文取缔代理境外期货交易前夕,全国注册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就有上千家。由于当时法律法规缺位、管理失控,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明显的投机色彩和短期快速回报的特征。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公司甚至不惜杀鸡取卵,恶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其通行做法是不断招募经纪人,经短期培训后以底薪加佣金的方式激励经纪人拓展市场。一般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没有客户经纪人就将被淘汰出局。经纪人在业务上还担负着多重角色:既要发展客户,又要帮客户交易;既要管理客户账户,还要兼顾行情研究;既想从市场为客户获利,又要完成公司业务指标,还要考虑自身佣金收入等。期货行业是一个特别强调专业化的行业。在国际上,通行标准是必须有10至15年从业经历的从业人员才具备成熟投资理财资格。归纳起来,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在开始的最初10余年业务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是因后发优势,电子化交易完全普及,硬件水平较之国际同行普遍较高;其二是服务同质化,在专业化程度较低,特点和定位不明确的条件下行业竞争陷入比拼代理交易手续费(价格战)的怪圈;其三是经济功能未能完全体现,导致全行业生存基础动摇后的行业边缘化;其四是业务人员素质单一,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五是行业性渗透力不强,业务拓展面狭窄,还没有融入经济发展主流。进入21世纪以后,借助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发展和金融期货的逐步推出,经过充分同质化竞争的180家的期货公司业务开始集中,并进入收购重组和分化阶段,20%的公司基本囊括了市场80%的可交易资源。尤其是中金所在2006年9月8日的成立,2007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试行办法》,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大量期货公司被券商或重组或并购,对期货公司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二)国内期货公司发展现状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共有149家期货公司,下设65家风险管理子公司、11家资产管理子公司,1 677个遍布全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营业部,通过经纪业务、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全方位参与期货市场的各项服务。2016年底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及以上的期货公司有14家,分别是中国国际17亿、中信期货16.04亿元、永安期货13.1亿元、海通期货13亿元、广发期货13亿元、华信万达12.61亿元、五矿经易12亿元、国泰君安12亿元、银河期货12亿元、国投安信10.86亿元、华泰期货10.09亿元、鲁证期货10.01亿元、光大期货10亿元和东证期货10亿元。2017年8月10日中期协公布了2017年的评级情况,AA类期货公司数量22家,A类以上期货公司37家,B类以上期货公司137家。排在A类以上的前37家期货经纪公司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其一是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实力和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前22家AA类期货公司绝大多数都属于“券商系”期货公司,2016年底注册资本达到6亿元及以上的“券商系”期货公司达到17家。其二是央企控股期货公司实力优势明显。目前27家央企控股期货公司在2016年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中信期货、光大期货、银河期货、五矿经易和申银万国利润居前五位,都属于A类以上期货公司。其三是地域优势。一般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期货公司,其客户量和手续费收入都会比较好。比如北上广深及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期货公司优势明显。其四是行业优势。具有行业优势的期货经纪公司更多体现的是特色化服务优势,一般此类期货经纪公司的控股方或股东结构中某些股东有行业背景,比如“中粮系”、金瑞期货等。

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期货公司综合看来有主要以下特点:

(1)行业净利润持续攀升。

2016年期货行业净利润为65.85亿元,2015年全行业净利润水平为59.13亿元,同比增长9.08%,为历年最高,较2014年的40.72亿元增长了61%,较2013年增长90.59%。

(2)手续费收入创新高。

2016年全行业手续费收入水平达到138.91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2.94%,创历年新高,相比2014年增长25.96%,相比2013年增长14.81%,创历年新高。

(3)客户权益持续上升再创高。

2016年期货客户权益4 369.07亿元,创历史新高,相比2015年末的3 829.57亿元增长14.08%,相比2014年大幅增长62.89%,2016年和2015年是历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两年,相比2010—2014年的这4年的1 500亿—2 700亿元规模出现大幅增长,说明社会经济领域关注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意识和行动大幅提升。

(4)近年净资本水平大幅提高。

2016年全行业净资本水平达到687.71亿元,相比2015年末596.65亿元增长了14.55%,相比2014年增长了45.56%;2016年全年若根据全行业的149家期货公司来计算,平均4.62亿元的净资本水平。

(5)近三年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2016年期货公司净资产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期末为911.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15年末的783.4亿元增长16.42%。超过2014—2015年两年均值619亿元。根据全行业的149家期货公司来计算,平均6.12亿元的净资产规模。从2016年底国内期货公司的整体发展势头来看,在前几年“券商系”期货公司发展势头快速增长之后,中小期货公司也开始快速发展,实力也正在进一步提升,但是整个行业需要寻找金融期货之外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深度发展。

目前,制约期货行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其一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充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期货法》,立法的滞后必然影响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其二是还有不少企业和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相当陌生,对期货知识缺乏了解,部分人士对期货仍存偏见;其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经济主体间还存在着不同步和不协调,对期货市场的关切度和依存度差异较大,部分国企对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还有一定限制;其四是资本管制限制了“中国价格”的世界影响力;其五是期货经纪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相对比较单一,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缺少行业底蕴。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期货企业,中国需要大宗商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国需要有在国际上最权威的“定价中心”。

(www.xing528.com)

图12-2 2016年底注册资金最多的前30家“券商系”期货公司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表12-1 2016年手续费收入超过两亿元的期货公司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三)中国期货公司的分类监管

为有效实施对期货公司的监督管理,引导期货公司进一步深化中介职能定位,促进期货公司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和做优做强,全面提升期货行业服务国民经济能力,2011年4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C2011〕9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根据期货公司评价计分的高低,将期货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 5类11个级别。其中标准为:

(1)A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的综合评价在行业内最高,能够较好地控制业务风险;

(2)B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的综合评价在行业内较高,能够控制业务风险;

(3)C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的综合评价在行业内一般,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规模基本匹配;

(4)D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的综合评价在行业内较低,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

(5)E类公司潜在风险已经变为现实风险,已被采取风险处置措施。

根据此规定,期货公司分类评价采取期货公司自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初审、评审委员会复核和评审、中国证监会确认评价结果的方法。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1次。

2017年8月10日,中期协公布了2017年的评级情况。从结果看,AA类期货公司数量由2016年的10家骤升至22家。A类以上期货公司37家,2016年仅有30家,B类以上期货公司较2016年略有上升,从2016年的132家增至137家。处于C、D、E低分段的公司数量也创7年来新低(近两年没有E类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