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创新创业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国内创新创业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1月,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认可了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全新的理念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并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刘延东副总理也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创新创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创新创业重要性的体现,问题也随之产生:创新创业

国内创新创业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1.国家、政府对创新创业空前重视

1998年,我国正式将创新创业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施创新创业不仅是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999年1月,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认可了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全新的理念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并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

教育部于2002年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新创业试点院校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政府支持创新创业的序幕正式拉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创新创业作为今后10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同年,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被认为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提出关于创新创业的四点要求,同时也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2012年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文件。

2014年5月,刘延东总理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社会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支持。加强典型引导,用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2014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一起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要求进一步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加强创业公共服务。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

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是一项深入细致、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各高校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化和弘扬育人为本、知行并举、协同育人的理念,以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环境。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小、落细、落实,抓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改革向纵深发展。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改革遵循规律、扎实推进、久久为功,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清障搭台、提供保障,让千千万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能够竞相迸发、充分释放。(www.xing528.com)

2015年10月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长春闭幕,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闭幕式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刘延东副总理也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面对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要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从低端转向中高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一周之内三提“创新创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央政府下半年将继续鼓励创新创业,以有效破解就业难题;意味着中央政府将继续鼓励创新创业,以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2.高等学校陆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伴随各类政策文件的出台,高校的创新创业也开始进行全新的试验。2006年3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尝试运行在校学生登记注册办企业,在全真环境中进行创新创业,当时这在我国高校尚属首例,该项创新创业工作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誉为“中国创新创业的破冰之旅”。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创新创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创新创业重要性的体现,问题也随之产生:创新创业如何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如何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提高创新创业的成效?如何协同社会力量形成创新创业的合力?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推进创新创业的共同难题。

近年来,各地很多高校在健全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与课外活动、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看,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度还不高,对创新创业的内涵和本质领会还不深、不透。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解放思想不够,没有把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二是理解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够,将简单的创业技能或技巧培训等同于创新创业;三是落实不到位,模式构建不系统,没有形成融合教学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模式,且缺乏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模式体现;四是硬件不到位,创业支持不够,不论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业资金还是创业场地,我国用于创新创业的资源还比较匮乏。

综上所述,我国创新创业较之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创业期”,且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认识创新创业核心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是新形势下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