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子兵法》等兵书解禁,兵学正式成为官学主流

《孙子兵法》等兵书解禁,兵学正式成为官学主流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年后,宋廷设立武举,但兵书之禁仍未解除。至此,《孙子》等兵书以及历代正史、政书中所引用兵书的禁令被正式解除了。庆历三年五月,宋仁宗下诏兴办武学,以太常丞阮逸为武学教授,教习武学生诸家兵法,《孙子兵法》等兵书开始成为武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庆历武学仅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标志着孙子兵学从此成为官学。可见,《孙子兵法》等兵书当时虽然尚未有“武经”的名义,实际上已有“武经”的地位。

《孙子兵法》等兵书解禁,兵学正式成为官学主流

宋仁宗天圣年间,为了应对党项族不断制造的边疆危机,培养具有军事理论素质的将才,宋廷开始出现解禁兵书的呼声。天圣五年(1027),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中提出,应该改变“孙吴之书,禁而废学”[62]的状况,开设武举,培养通兵书、懂韬略的将才。两年后,宋廷设立武举,但兵书之禁仍未解除。景祐元年(1034),富弼上书说:“今陛下设制科、武举,求将帅之才,而反禁其所习之书,令学者何所师法?若禁其所习而冀其所立,是由绁韩卢而求其获,绊骥足而望其骋也,不亦难乎?”富弼认为,兵书中的知识是武将必须具备的学问,“夫习武者,读太公、孙、吴、穰苴之术,亦犹儒者治五经,舍之则大本去矣”,因此,他提出弛兵书之禁,建立武学,“聚自古兵书置于学中,纵其讨习,勿复禁止”。[63]

宋夏战争的爆发促成了禁兵书政策的最终改变。宝元二年(1039),宋廷重新核定禁书名目,“除《孙子》,历代史天文、律历、五行志,并《通典》所引诸家兵法外,余悉为禁书”[64]。至此,《孙子》等兵书以及历代正史、政书中所引用兵书的禁令被正式解除了。尽管此前在禁令之下,《孙子》以及正史、《通典》等引用的兵法很难真正被禁绝,但是,此次重新核定兵书名目,仍然意义重大,它不惟使禁令更加合理化、可执行,更重要的是,从官方层面上明确了《孙子》等经典兵书的地位,意味着兵学走出了宋初的低迷期。

庆历三年(1043)五月,宋仁宗下诏兴办武学,以太常丞阮逸为武学教授,教习武学生诸家兵法,《孙子兵法》等兵书开始成为武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庆历武学仅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标志着孙子兵学从此成为官学。治平元年(1064),宋廷恢复武举考试,从学士贾黯之请,“如明经之制,于太公《略》、《韬》、孙、吴、司马诸兵法,又经史言兵事者设为问目”[65]。也就是说,武举考试仿照文科举“明经”之制,主要以通晓兵书经典为内容,而《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等兵书就是这类“武经”。可见,《孙子兵法》等兵书当时虽然尚未有“武经”的名义,实际上已有“武经”的地位。神宗熙宁五年(1072),武学复置。为了适应武学教学和武举取士的需要,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诏命“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板行之”[66]。从此,兵学的官学地位更加稳固,“武经七书”成为武学和武举的教科书。(www.xing528.com)

兵学被立为官学,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从此以后,兵学与儒学一样,成为官方支持下的正统学术,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一批稳定的研习者,也有了在全社会传播的合法性。尽管在重文轻武的世风之下,武学、武举的影响打了折扣,兵学研究本身也出现了儒学化的倾向,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宋代兵学极具意义的大事,开启了兵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