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学方法的六种类型和优化方案

数学教学方法的六种类型和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来说,这是一类较佳的教学方法。而1、2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一般可能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第3类教学方法中的摹仿既有可能是理解基础上的摹仿,也有可能是机械性的摹仿。

数学教学方法的六种类型和优化方案

1.灌注——记忆型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地决定教学过程,并常用强迫和惩罚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学生则被动地听讲、记录、背诵、应考。

2.尝试——错误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的课题,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和探索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由于某些学习材料对学生不具有潜在意义,因而,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也不一定具有明晰的思路,从而导致盲目的尝试,也就难免常常发生错误。

3.示范——摹仿型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以典型的例子给学生作出示范,学生通过摹仿,用于问题的解决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4.解释——理解型(www.xing528.com)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借助直观教具、生动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性,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和演示,解释教材,揭示规律和法则,沟通新知识与学生已学有关知识的联系,直至学生真正理解,在此基础上熟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5.探究——发现型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学生急于探究的问题,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经验,已形成的认识结构、技能、技巧去独立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新知识(规律、原理、法则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而求解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新获得的知识(包括方法)纳入原有认知结构,或改变原结构、构建新结构。

6.引导——研习型

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积极调控教学过程,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这类教学方法与探究——发现型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这类方法时,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进行的;与解释——理解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运用这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是比较主动地获取知识、构建认知结构,始终处于比较积极的参与状态。相对来说,这是一类较佳的教学方法。

4、5、6三类教学方法的共同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在运用这三类教学方法时,或是教师讲授、演示具启发性,或是教师的指导、提示具启发性,或是教师提供的研究课题和供学生学习探究的材料具启发性。因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学生进行的都是有意义的学习。而1、2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一般可能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第3类教学方法中的摹仿既有可能是理解基础上的摹仿,也有可能是机械性的摹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