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民生:它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民生:它的作用和意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张春霞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路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而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实现文化民生则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基础”。[31]杨亚非认为文化民生关系到中国民众文化权利的实现与精神世界的构建,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有效传播。[32](三)文化民生与国家建设的角度学界或从文化民生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进行探讨。

文化民生:它的作用和意义

学者们对于文化民生作用及意义的阐述各有其视角:

(一)文化民生与人的角度

可从文化民生对于人民诉求的满足、发展的促进、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展开论述。如薛岳指出,强调文化也是民生,就是要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7]礼泉认为,从理论上讲,文化民生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原理在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并体现出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28]总之,文化民生具有教化人、促进人、涵养人、完善人的意蕴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的文化机遇、权利、资源和平台的丰富性与公正性;提升人的文化生产能力增加文化消费层次,提升文化享用水平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关怀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人的幸福感。

(二)文化民生与文化建设的角度

可从文化民生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强国的构建之意义进行论述。如张春霞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路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而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实现文化民生则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基础”。[29]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要从作为内因的文化民生建设开始,强国必须强民,强民重在强魂,从而把文化民生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逻辑起点与基础。这一观点将文化民生建设突破民众个体福利的视野,放到强国的高度上。柳礼泉、肖冬梅则从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与文化民生三者的互动关系出发,指出“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是改善文化民生的基础和前提,当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符合时代要求时,改善文化民生就欠缺了实践平台和坚实根基,文化的‘以人为本’发展就会受到阻碍。”[30]郭新茹和韩顺法着眼于文化民生与经济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民生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的推动作用。[31]杨亚非认为文化民生关系到中国民众文化权利的实现与精神世界的构建,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有效传播。[32](www.xing528.com)

(三)文化民生与国家建设的角度

学界或从文化民生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进行探讨。如李萍认为“文化民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33],文化民生建设对于调控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生态、推进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或从文化民生对于改善中国民生整体样态的作用进行论证,认为中国推进文化民生的过程,也是民生领域结构和层次提升的进程,文化的凸显是民生向现代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或针对文化民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内化、践行的作用等进行探究,如温兆标认为文化民生的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的关键路径,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心理共识、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34]

文化民生建设既是民生建设的拓展深化,也是文化建设的本质回归;既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文化强国的逻辑起点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核部分。文化民生建设一方面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将文化发展回归到民生本位,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共建共享以及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另一方面,文化民生延伸了民生关怀的广度和深度,以文化引领民生建设,有助于民生建设内涵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从个体角度看,文化民生问题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和尊严的实现;从整体角度看,文化民生维系着全民幸福感和小康社会的全面性,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态势,是对全球经济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社会精神意识形态乏力和民众精神文化饥渴现象的有力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