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在理解这一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三点:

1.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

2.语文素养培育的全面性(www.xing528.com)

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3.处理好语文素养培育的基础性与学科性的关系

目前对语文素养内涵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语文素养的界说比较宽泛,把语文素养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另一种是对语文素养的界说比较狭窄,主张切除非语文部分,保留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以上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要正确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必须弄清语文素养构成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语文素养的要素,我们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和基础素养两个部分:“学科素养”是指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素养,如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态度等;“基础素养”是指各门学科都需要培养的共性素养,如有关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与人格培养等。

语文素养的培育绝不是这两种素养的简单相加。基础素养的培育是在学科素养培育的一体化过程中完成的。学科素养的培育是显性的,基础素养的培育是隐性的。因此,我们在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时,要有目的地渗透基础素养的培育,学生的基础素养提高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这样,语文素养的培育可以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