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科研的控制方法和技巧优化方案

教学科研的控制方法和技巧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效果的比较方法是将复试成绩与初步成绩作比较。例如,某“三算”班与对照班初试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3和78.6。经过一年试验后,复试的班平均成绩分别是84.5和80.6,由此可得-=4.2表明“三算”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出4.2分。一组先施加甲教法,二组同时施加乙教法,其它条件不变。因此,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是教学科研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科研的控制方法和技巧优化方案

一、组织课题实验的三种形式

进行课题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只有确定了科学的实验组织形式,才能有步骤地展开实验。顾松麒老师总结了如下三种课题实验的主要形式

1.单组实验

单组实验以一个班或一个组作为研究对象,接受某一实验因子的影响或先后分期接受不同实验因子的影响,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然后将实验效果与实验前的情况加以比较,或将先后两次实验效果与实验前的情况加以比较,或将先后两次实验效果加以测试、比较,从而证实实验因子是否有效。

根据实验因子的多少,单组实验的组织形式又分为以下两种:

(1)一个实验因子的单组实验。其工作程序是:初试→施加实验因子→复试。实验效果的比较方法是将复试成绩与初步成绩作比较。

(2)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因子的单组实验。其工作程序是:初试→施加实验因子甲→复试1→施加实验因子乙→复试2。实验效果的比较方法是先将复试1和初试、复试2和复试1的成绩分别比较后,再将各自所得差作比较。例如,为了探索不同口算方式对笔算的作用,某教师在教学中先采用视算的训练方式,后又采用视算与听算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实验中所获得的初试、复试1和复试2的平均成绩(笔算成绩)分别为70、73和80。经比较后发现(80-73)-(73-70)=4,用视算和听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口算训练来促进笔算,要比只用视算训练促笔算的效果好。

单组实验的最大特点是自身前后进行比较,不涉及其它的班级(或组)和教师,简单易行。但由于前一实验因子的作用,往往会延续到后一阶段的实验效果,复试2的成绩容易偏高,因此,复试2成绩不能准确地反映后一实验因子的作用。所以,采用单组实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后一实验因子的变化,必须不受前一实验因子的影响;前一实验因子与后一实验因子所带来的结果必须是能够进行比较的;测验的内容和方法不能有任何联系。

2.等组实验

等组实验就是把实验的对象分为条件相等,或大致相等的组,然后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同时施于不同的实验对象(或一个组施加其实验因子,另一个组不施加实验因子),最后比较不同实验因子的效果(或有无实验因子的效果)。其工作程序是:

实验效果的比较方法是先将实验组(或实验甲组)、对照组(或实验乙组)的初、复试成绩分别作比较,然后再将各自的差先行比较。例如,某“三算”班与对照班初试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3和78.6(可以认为是等同的)。经过一年试验后,复试的班平均成绩分别是84.5和80.6,由此可得(84.5-78.3)-(80.6-78.6)=4.2表明“三算”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出4.2分。

等组实验可以克服单组实验的短处(如实验因子的相互干扰),组织工作也并不复杂,往往被人们所采用。但等组实验必须要求实验对象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相等。若甲组20人,则乙组也应有20人,两组中同一类型(如优、良、及格、不及格)的对象,其智力的水平基本上要相等。由于完全相等的两个组一般很难找到,只能做到大致相似;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也较难控制,因而实验结果会产生误差。为了消除和减少误差,除了在选择实验对象时适当注意外,还可以用较多的等组进行实验,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

3.循环组实验

循环组实验又叫交叉实验。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可以不相同的组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分两期进行。在第一期实验时,两组分别同时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在取得各自实验效果后,再进行第二期实验。在进行第二期实验时,只要将实验因子作相互交换即可,同样测得第二期实验各自的效果。最后,再根据二期实验中每个实验因子所引起变化的总效果加以比较。其工作程序是:

比较方法是先分别求得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进行两个不同实验因子试验后的效果,然后将各实验因子实验的总效果加以比较,作出判定。

例如,某教师采用甲、乙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作研究。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初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9和61分。一组先施加甲教法,二组同时施加乙教法,其它条件不变。三个星期后进行复试1,实验一组是75分,实验二组是70分,获得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在施加甲教法和乙教法后的实验效果分别为6分和9分。紧接着进行第二期实验,把实验一组的75分、二组的70分看作是第二期实验的初试成绩,一组施加乙教法,二组同时施加甲教法。其它条件仍不变。三个星期后再进行判断推理能力的测试(复试2),实验一组得89分、实验二组得80分,从计算中可知,实验一组施加乙教法的效果为89-75=14(分),实验二组施加甲教法的效果为80-70=10(分),再把施加甲教法和乙教法的两次效果分别相加后进行比较:(9+14)-(6+10)=7(分),结果乙教法比甲教法的效果要高7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判断推理上,教法乙要比教法甲更好些。

随着实验因子的增加,循环实验的组数相应也要增加,这样才能达到“轮流”重复实验的目的。但要注意合理安排实验因子在各组实验中的先后次序,避免因前后次序处理不当而产生的系统误差。若有三个实验因子,可按下表的方式进行:

这样做不仅每组先后都进行了三个实验因子的实验,而且每次都是三个因子同时施于不同的组别。

在循环实验中,由于各个实验因子的实验次数增多,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另外,在采用这种实验方法时,不要求受试组的条件完全相等,也不考虑各种无关因子的干扰。所以,比前两种方法更准确,实验效果更好,可信度也比较高。不过该种实验的组织要分期进行,所以实验的周期比较长,组织工作比较复杂。

在具体应用时,可视实验课题、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等,恰当地进行选择。

二、教学科研论文的构思和格式

当我们围绕某个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或教学试验,对所研究的课题搜集了充分的资料和事实,又运用科学方法对它进行整理、加工、归纳、概括和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还必须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成教学科研论文。因此,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是教学科研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之前,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准备写什么,以什么为题(即如何选题):二是在选好了论题之后,准备以怎样的论据说明论题(即如何选材);三是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如何组织材料,使文章写得出色(即如何谋篇)。

构思是一个思维过程,就是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为一个思想寻找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所谓谋篇构思,就是指作者打算以什么样的形式、方式构思和展示论点、论题。如何构思一篇论文,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作者要规划好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总体构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中心、重点是什么,论文有多少个段落,大、小标题是什么,甚至按排多少事例、实验等,都要一一作出考虑和整体的布局,以形成清晰的思路,给读者展现一条清晰的线索。

其次,要突出和紧扣论题、论点。对学术论文而言,论题是论点是的灵魂和主心骨。论点要力求鲜明突出,并要考虑如何用合适的材料来烘托提出的论点,那种面面俱到,抓不住中心,论点含混不清,既不符合论文的写作要求,也会使论文失去光采。

此外,在谋划文章的整体布局时,还必须考虑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把论题展开,有理有据地作出论证。

提出问题是指出论文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缘由。问题提出后,紧接着要对问题作出客观的、合乎逻辑的、有充足理由的,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合理的阐述、分析与论证。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性的意见。它们上承下连,互为联系,构成了一篇科研论文的主体部分。(www.xing528.com)

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如下的基本步骤:选定课题,确立论题论点,搜集、整理材料,拟定提纲,确定文章的结构,写出初稿,修改定稿。

三、教学科研论文的格式

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论文题目,摘要,引言,本论,结论,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即一篇论文的总题目。它是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文字简练,涵义确切。若题目过长,可分为主标题与副标题。

2.摘要

即内容提要,就是把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行文要求短小、精悍,以200-300字为宜。(注:摘要也可以不写)。

3.引言

又称前言、序言,即论文的开场白。用以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由来,简介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以及简述研究的基本经过和研究成果的意义。引言要简明扼要,词意朴实,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要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引言的开头写法常有这几种形式:问题开头法(把论文研究对象的存在问题揭示出来);内容范围开头法(一开头将论文要论述的内容范围向读者作简要说明);背景开头法(一开始就向读者阐述文章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目的开头法(在引言的开头揭示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结论开头法(把论文的结论一开头就展示出来)。

4.本论

本论是作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整篇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要在本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特别是一篇论文的每个论点都必须用充分的事实,恰当的方法加以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推理证明法(即用逻辑的、数学的、实验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例题证明法(即用典型的例题、例子、事实等阐述中心论点);文字阐述法(即对论文中所论述的论点加以阐述和分析);反驳证明法(根据已有真实的判断来推断他人某个论断是荒谬错误的)。

5.结论

指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它概括了研究的全部成果,指出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使读者对所讨论的问题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结论应该具有客观性和恰当的概括性。

6.参考文献

一般附于篇后。此部分主要是列出在研究、论证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和资料。

四、写教学札记四法

写好教学札记,及时做好总结,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写好教学札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即兴记写

每上一堂课走出教室,总会有种种感受。不管成功、失败或是一般化,都要及时地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尔后,再把以前零散的教学札记加以整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自己一阶段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2.持之以恒

开始写教学札记时,总会有麻烦之感,有时间之矛盾,有价值之怀疑等,从而产生松懈思想。这时,一定要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日后会体会到,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3.虚心学习

要认真学习报刊上介绍的好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既总结自己的经验,又学习、消化别人的长处,积少成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4.系统整理

期末、年终,要将以前整理过的教学札记全面阅读,归类整理,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惯穿到新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