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课堂观察中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在课堂观察中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定位准确的基础上,目标的达成就是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重要指标。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了解了金蝉脱壳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描述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同时,教师可以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部分。

在课堂观察中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在课堂定位准确的基础上,目标的达成就是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重要指标。我们主要是看教师为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否能围绕教学的主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所设定的目标在学生那里是否得到了落实?落实的程度如何?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本文详细描写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描写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了解了金蝉脱壳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描述的。因此,教师把第2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培养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以下几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www.xing528.com)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那么,如何将这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圈出关键词,要求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过程,学生的朗读训练及方法的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可以在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表达,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

同时,教师可以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教师采用了自由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画出描写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全文的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并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为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在每次朗读之前,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读,让学生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第二次是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先圈出重点词汇并用心体会,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情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他们觉得哪个部分有趣就交流哪个部分。教师有目的地搭建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平台,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既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又渗透学法的指导。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积极予以引导,捕捉住这些生成,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或者鼓励。

针对金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教师又围绕“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展开教学。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主动寻求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金蝉奇迹般的变化,领悟其神奇动人的蜕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