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人: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人: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建国之初,其军事力量主要是拓跋族的部落兵,而部落首领则听命于皇帝。孝文帝改制后,北魏军事力量包括中兵、州郡兵、镇戍兵三个主要部分。周武帝改制后,为大力加强府兵,将府兵来源扩大到汉人,所以到北周灭齐时,府兵总额已达近20万人,成为北周军队的绝对主力。其中,府兵和禁军是西魏、北周的中军,即中央直属部队,构成武装力量的主体,外军中的州郡兵和镇戍兵数量既少,战斗力也差,只能维护地方治安。

胡人: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实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六夷部落因为要用于作战,特别是充当禁军的本部人,往往集中于京邑单于台下。汉族编户则因为要用于耕织,不能像六夷那样集中到京城来。单于台所属禁军分京邑四门或四个方向,成为四军、四帅。

北魏建国之初,其军事力量主要是拓跋族的部落兵,而部落首领则听命于皇帝。道武帝时期,将本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为八部,在中央置八部大夫,加以统领。孝文帝改制后,北魏军事力量包括中兵、州郡兵、镇戍兵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中兵是军队主力,又称台军,是北魏王朝的主要支柱,盛时达30万之众。中兵的任务是平时宿卫,战时出征,在部署方面,主要驻扎在京城及附近地区,也有一部分驻扎于全国各地州郡。州郡兵是地方军,相对于中兵,也称外军。其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统治秩序,保护地方安全,由地方州郡刺史直接领导指挥,但出征或屯戍须听命于中央调遣。镇戍兵是北魏在边疆地区所设的部队,相对于中兵,也称外军。北魏早期的镇戍一般设于北边,以防范柔然等游牧民族的侵袭。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在北部、中部更多的地区设镇戍,如北部有著名的沃野、怀朔等六镇。镇戍兵分由各镇、戍的主管军官统领,镇设镇都大将、都副将、镇将等不同名称的官职,主管一镇军政。从数量来说,一镇大约有3000~5000人。其兵员主要是少数民族部族成员。

东魏、北齐则实行夷、汉分兵制。东魏的建立,主要靠的是鲜卑族和鲜卑化的六镇兵民,这些军队自然也就成了东魏、北齐军队所倚仗的主力。同时,汉人士族武装的支持对于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也至关重要,但数量和作用较鲜卑兵为逊。为解决兵源组成的变化和缓解矛盾,高欢时期开始实行夷、汉分兵制。中兵由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成员组成,主力是鲜卑兵,总数达20万以上。外军由汉人组成,包括州郡兵、镇戍兵等。州郡兵负责维护地方统治秩序,镇戍兵负责镇守边关,但遇有战事,他们都要接受朝廷的统一调遣。(www.xing528.com)

西魏实行府兵制。府兵属于中央宿卫军性质,也即中兵。周武帝改制后,为大力加强府兵,将府兵来源扩大到汉人,所以到北周灭齐时,府兵总额已达近20万人,成为北周军队的绝对主力。除了府兵,北周还有另成系统的禁军、州郡兵和镇戍兵等。其中,府兵和禁军是西魏、北周的中军,即中央直属部队,构成武装力量的主体,外军中的州郡兵和镇戍兵数量既少,战斗力也差,只能维护地方治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