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言:文化多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文化多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我国的法律与正式制度尚不完善,非正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社会,并作为弱正式制度的补充。Uzzi认为嵌入性是“促进时间经济、一体化协议、帕累托改进与复杂适应性的交换逻辑”。事实上,相同的方言可以看作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因为方言、家乡情结和乡音给人们,特别是远离家乡的个人带来强烈的温馨、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文化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之间共同使用的方言塑造的。

方言:文化多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Williamson(2000)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制度分析框架:(1)嵌入性的制度,包括非正式制度、习俗、传统、规范和宗教;(2)制度环境,包括正式规则(如政治、司法和官僚制度等);(3)治理机制;(4)资源配置。正如Williamson所指出的,文化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是事先(自发起源)的,并在数千年中保持极其稳定。由于我国的法律与正式制度尚不完善(Allen et al.,2005;Pistor,Xu,2005;Xin,Pearce,1996),非正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社会,并作为弱正式制度的补充(Allen et al.,2005)。因此,我国总是被归类为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而非以规则为基础的社会(Li,2003;Xin,Pearce,1996)。

Granovetter(1985)认为,社会结构通过“嵌入性”(embeddedness)来影响经济活动。Uzzi(1997)认为嵌入性是“促进时间经济、一体化协议、帕累托改进与复杂适应性的交换逻辑”。在拓展Granovetter和Uzzi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的研究应该重视关系和其他非正式制度的嵌入性影响。

在基于关系型的社会或经济中,个人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个体与公司行为,因此大多数交易和经济活动都受到个人关系和非正式(隐性)契约的影响(Li,2003;Li et al.,2004)。事实上,Jacobs(1979,1982)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关系的基本模型,发现关系源于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出身和身份。具体地,关系是通过如下两种途径得以建立:(1)共同的经历(例如,同学、校友、同事和师生关系);(2)共同的故乡、血缘、亲缘和方言。显然,方言包含在Jacobs的框架内,并影响着中国关系的形成。(www.xing528.com)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根据方言使用范围,中国有167种子方言分支,98种子方言,17种子区域方言和10种区域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方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姜永志,张海钟,2010),因此方言总是植根于文化中,并进一步内在地影响群体行为。方言关联更容易产生个体间的文化认同(Tajfel,1970;Tafel,Turner,1979)。事实上,相同的方言可以看作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因为方言、家乡情结和乡音给人们,特别是远离家乡的个人带来强烈的温馨、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文化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之间共同使用的方言塑造的(姜永志,张海钟,2010)。换言之,方言关联可能将个体联合起来做或不做某事,进而产生共谋效应或协同效应,这取决于不同的背景和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