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文化与当代艺术:中国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与当代艺术:中国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所普遍接受,而且成为中国艺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心设计的中国馆内,当代中国佛教绘画大师夏荆山与童红生以现代手法呈现的作品,不仅是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以传统和现代连接了洛杉矶美术展与洛杉矶艺术展两大艺术盛会。

佛教文化与当代艺术:中国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与当代艺术

黎 荔[1]1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历史渊源,梳理了当代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事件,总结了当代佛教艺术的特征,并提出了佛教艺术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新的使命。

关键词:佛教艺术 当代文化

艺术是渗透着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的外化形式,中国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身丰富的审美体验,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和真善美的道德精神,而佛教艺术作为其组成部分,对中华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消化吸收,在隋唐时期,佛教已完全在中国扎根。佛教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所普遍接受,而且成为中国艺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从佛教文化中化生出来的“飞天”的艺术形象。飞天本是佛教中乾闼婆紧那罗的化身,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后其衣袂飘飘舞带飞卷的形象,充满了古老东方的神秘之感。至盛唐时期,飞天形象显得更为自由奔放、奇姿异态,与当时开明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一致逐渐融合,成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艺术家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有佛像画、经变画、山水画、飞天画和图案装饰画等。禅,是中国美学上的重要原理,弥漫在中国的诗词与文评之内,在中国词人画家之中,禅已经成为通用的习语。禅,以活的语言文字及表现工具,传授美的内在化及心的自在化的新生命,使中国的艺术哲学万古常新。禅学之为中国思想大放异彩,禅家之为中国艺术开创新境界,已是公论。

禅宗文化不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今天也传播到西方世界,并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最具东方气质和精神的事物,禅宗包含了中国文化中最精粹的成分:无分别,无挂碍,无念,无我,喜悦,从容,清新,活泼,摆脱一切理性的障碍,活在最纯粹的自然生命状态中。因此,西方艺术家接受禅宗不是作为一个宗教,而是当成改善生命状态的养分来吸收的。在战后西方世界心灵废墟上,禅学和禅宗智慧不但在文化上起到了顺势治疗的作用,而且还激活了先锋文化潜在的反叛力和创造力,从约翰·凯奇的偶发音乐一直到基斯·哈林的涂鸦绘画,其间包括偶发、行为、物体、达达、地景、波普、装置诸艺术形态,名目繁多的“前卫艺术”,都可以在禅宗找到思想根据。

现代佛教已经把佛教从偶像崇拜和繁琐的经典考证中解脱出来。佛学思想成了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精神支柱,他们运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禅的玄机,这是现代佛教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当代佛教艺术以艺术为桥梁,承载佛家的智慧,展现当代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创造力,搭建公众与佛教艺术文化的沟通桥梁,使佛教艺术超越民族与地域的界限,实现佛教文化艺术观念的超越。

一、近年来当代中国佛教艺术事件

2006年落成的无锡灵山胜境,是一处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由高大无比的“灵山大佛”、大型动态音乐群雕“九龙灌浴”和世界佛教论坛会址“灵山梵宫”三块胜景组成。其中核心建筑“灵山梵宫”,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瓯塑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的扬州漆器、恢宏大气的油画组图、古雅精丽的景泰蓝须弥灯、精美的景德镇青花斗彩缸……这些汇集众多文化遗产、众多艺术瑰宝的艺术珍品遍布灵山梵宫的各个区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门厅两侧12根高大雄伟的廊柱间,十二幅名为“世界佛教传法图”的巨幅油画,每幅高达12米,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4组仕女飞天,打造的飞天造型,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廊厅中央的塔厅,其位置在中心花塔的下部,为穹顶结构,与花塔上下相通,空间高达60米。高大的空间和精美的穹顶装饰令人震撼。塔厅无处不雕花,弧形天顶及四周装饰有大量的珍贵楠木为主材雕刻精美的东阳木雕。四周墙面饰有四幅巨型木雕作品,分别以“净、信、孝、和”命名,形象地展示佛教信仰的精神内涵。每幅木雕作品高7. 39米、宽4. 3米,既通俗易懂,又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廊厅尽端,是镇宫之宝大型壁式琉璃巨制《华藏世界》,它是用15公斤黄金、500公斤白银、128000颗珠宝,镶嵌在160块琉璃壁画上的巨作。营造出佛教构建的宏大浩渺、光明灿烂的宇宙境界。灵山梵宫,可说是汇聚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工美大师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2011年12月,禅心——佛教文化书法精品展于青岛市芭东小镇开幕,共展出沈鹏、欧阳中石、张海、李铎、魏启后、文怀沙、范扬、张志民等名家书法精品60余幅,呈现了著名书法家、学者、社会名流,对佛的虔诚之心和禅悟后的心灵迹化。既有高度的文化品位、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更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禅是心灵的自观,艺术是心灵的迹化。此次展览,旨在呈现这样一场禅境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书法艺术盛宴,是一次寂定自观、涤荡尘心的禅修。在欣赏这些充满禅趣佛理的书法作品时,佛的教义和精神,禅修的所得也能深沁心中。

2012年1月,洛杉矶艺术展在洛杉矶会展中心揭幕,中国馆清代书房形式展场展示当代书画大师的当代佛教绘画。在精心设计的中国馆内,当代中国佛教绘画大师夏荆山与童红生以现代手法呈现的作品,不仅是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以传统和现代连接了洛杉矶美术展与洛杉矶艺术展两大艺术盛会。夏荆山的《佛像典藏》以现代观点呈现佛教经典,被誉为是画像版的大藏经,其中有佛教经典造像,也有他个人对佛学的体悟,夏荆山以当代手法为佛教绘画赋予了新的生命。如果说夏荆山作品以再现经典见长,他的弟子童红生则忠实呈现当代藏传佛教面相,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代藏传佛教最真实的样貌,包括僧侣平时的修行、日常生活、大型法会以及藏传佛教使用的法器。夏荆山与童红生分别从佛教经典和当代佛教切入,在传统和现代交织中,记录了当代艺术中的中国佛教绘画。

2012年1月,大型当代佛教艺术展“聚慧——中国·法门寺当代佛教艺术展”在陕西省西安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中国首次大型当代佛教艺术展,汇聚了以佛文化为主题的现代砖雕、浮鎏佛画、影像、装置、雕塑、油画等佛艺臻品,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智慧和创造力。艺术展得到了中国当代众多杰出艺术家的积极响应,经过认真遴选,共展出各类艺术作品130件。其中包括加拿大华侨姜奕先生于2000年研发,经历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实践,制画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浮鎏佛画9件、由法门寺佛指舍利真身宝塔之砖石雕刻而成的现代砖雕54件、尹朝阳、陶宏、舒勇等多位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38件、雕塑4件、张小涛、缪小春的影像作品2部、现代装置艺术品6个,丰富多样的展品将观众带入了宗教的超然世界之中,展开艺术、宗教、世俗化、现世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的讨论。

二、当代中国佛教艺术特征

“不离世间觉”的佛性,是无所不在,深入人心和海洋,涵盖天空和大地的,那么,又能有什么是它所不能进入和需要回避的呢?当然不会有。当今,佛教文化随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佛教文化元素及其精神与当代艺术活态动态关联。本来,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文化,只有当它是可流动的,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它的流动,不仅可以影响到本民族的美学内涵与美学品质的调适以及文化性格、文化精神的重构、重塑,而且可以给其他文明形态以有益的参照和影响,成为人类文明财富的一部分。正如德国著名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包豪斯旗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所说,“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当代佛教艺术,是佛教传统艺术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生发的结果,表达了对佛学的参悟和践行。

佛教所说的“色即是空”,是将自然宇宙全然看空,自然界的一切,轮回于世间之万物生命,都是一种“空”。佛家对美的认识,是推崇“美由心造,心融万物”,并且提出了“心悟”。当代佛教艺术作品就蕴含着对这种美学观的认识,其中的虚空禅境,即是以“空”体现出佛家“无相之象”的道理。此“空象”引发了“空白”之美,同时给观赏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这种对空灵之美的表现,作品意境上接宋、元,并受到明、清诸家的影响,又充分表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想与情趣所在。

有评论家认为,当代佛教绘画艺术发展缓慢且地位不高,因为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已经影响了千百年历朝历代帝王和百姓,深入人心。传统佛教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曾经灿烂辉煌过,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一定席位,佛教绘画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撼动。但论者认为,时代向前发展了,人类文明进步了,审美的标准提高了。佛教艺术作品也与时俱进地活在当下文化现象中,虽然艺术介质和表现手法有了极大的变化,但艺术追求打破约束,提倡创造,推崇境界的高妙,古今一以贯之。当今佛教艺术作品的根本价值在于:汲取中国本土文化之养料,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启迪下,开辟出许多新途径,营造出一种寓传统于现代的境界。这是一种突破,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希望所在。

例如,传统佛教绘画艺术十分注重线条的优美流畅,但由于基本上延续古老的壁画,大多颜色昏暗陈旧,人物神态不够美。缺乏立体感和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更难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佛教绘画已显得低俗不雅,绘画地位急需提高。当代著名佛教国画家吴小平用现代国画表现手法:即工笔和写意或工兼写来绘画佛教肖像,佛像立体感极强,色彩艳丽华贵,图案丰富又细腻考究内涵深刻,既有极强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更有端庄大气、祥和的皇家宫廷气派。如她创作的工笔佛教绘画《无量寿佛》,佛像容貌美丽神态逼真,上百颗镶嵌的钻石和彩色珍珠在射灯的照射下璀璨耀眼无比,十分震撼人心,并有很强的视觉穿透力。整体设计意境深远,图案梦幻般美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古老的传统佛教绘画形成鲜明的对比。观后振奋人心,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佛国净土的感觉,长久的沉浸在最美的艺术世界里。(www.xing528.com)

虽然新一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很多与日本的卡通、漫画、游戏元素有关,但佛教的样式、佛教的文化精神和独特表现手法,在年青一代的作品表现中也比较集中地出现,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佛教题材感兴趣?事实上,“禅观”如源头活水般滋润了各种创思的可能,浇灌各种媒材精神层次的探索,由于其“不执着”及“不二分”的特质十分适于当代艺术多元触探时的精神凭借,并体现了艺术本质首重在“实践的当下体悟”,超越语言文字的可能表述,所以,佛性那活泼自由、反惯性、反桎梏的心灵是与艺术相同的。觉者的心灵与艺术家的心灵是相通的。当然,对于新一代前卫艺术家,因为年龄、阅历等方面还较少沉淀,而佛家的沉静和探求很难和年少气盛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青年艺术家作品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些将佛教样式和当代的思维做对接的呈现,许多作品结构充满后现代主义的松散拼贴,形成类似于多声部的构架,但也以其用心眼去看境界的自由开拓与“止观”之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印照众生皆苦、万法归一的佛家真义。

在现今物欲横流、名利争逐的时代中,加上数字技术的依赖与制约,人们渐次沉溺于物质的追求与快速的节奏,而人本有的澄然静虑与湛然自省的觉性不显,渐次沦为昏昧不明、短视庸鄙;相应于艺术的创作而言,即可窥见尽是追求数字技术与感官享受的泛滥时风。当代佛教艺术的兴起,重新强调自觉的氛围,超越世俗美的期待,其或以空阔清寂来呈现出世襟怀,或以巨帚横扫来达到当头棒喝的醒觉,都是直指内心世界的观照,彰显出艺术精神中的本质能量。佛教艺术,作为佛法的体用相依的表现形式,更具有“不立文字”的张力,和“直指人心”的穿透力。以佛法融入艺术,则艺术获得了生命的本真;以艺术悟佛法,则佛法获得了生活的表达。当然,一般艺术谈有限的自由,而佛法关注的是超越死生的自由;艺术的自由乃是借由艺术品的完成而传达,觉者则必须靠自身生命完成这种自由的追求,归根到底,佛法并非因为艺术而存在,而是为了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而出现的。

当代佛教艺术运用当代语言和当代人的情境,探索重视艺术家的直觉能力,对现实采取直观的方式,把物“还原”为物,不承载过多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全“拒绝隐喻”是不可能的,当代佛教艺术的符号语言仍然有“所指”,但重要的是不执著于“所指”(执着便是一种束缚了),从而实现符号语言的自由滑动(但这不是玩弄语言游戏),达到“念念不住”,于相离相,于空离空。

当代佛教艺术与古代佛教艺术有如下区别:

1.审美上多维度。古代佛教艺术以静美为主,当代佛教艺术含有动态美,因为生活是充满生机与节奏的,当代佛教艺术有活泼的一面。当然,这种动态美不是激情式的、嚎叫式的,而是静中之动、静后之动。

2.题材上更拓宽。佛法不离世间觉,不脱离生活实际的当代佛教艺术探索,把生活的万象皆视为题材,更具有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不过,当代佛教艺术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不黏着于生活,所谓“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3.介质上更丰富。如姜奕将佛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相融合,创制出浮鎏制画工艺,融合了油画、水彩画、浮雕画、版画、金属画等传统与现代特质,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华美绚丽的佛画,以另一种观念和态度诠释了佛法世界。如出现了佛教题材的装置作品,有艺术家以声音装置的方式呈现《心经》,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台下有声喇叭播出《心经》的诵读,而大理石台上只静置着圆形玻璃罩,其中一无所有。这件作品可对观众产生诸多提示,例如很多情况下,当感知系统的任何一方被操纵,所见都非真实。如视觉艺术家张小涛通过对动画语言和数字技术的突破,综合宗教、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缘政治进行视觉化表达,以十五分钟的动画电影《萨迦》展现宗教情怀,在全球化、本土化、历史、现世、政治等多重纬度中展开了个人的追问和思考,手印、坛城、线路板、地图、血管、考古学家、高僧、唐卡画师、游客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中相遇,穿梭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时空隧道里,开始了一场关于视觉与心灵的旅行和历险。讨论了宗教的世俗化问题,以及信仰与物质世界的悖论,阐释了人类与物、身体与灵魂、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系。

三、当代佛教艺术的使命所在

古往今来,佛教艺术表现形式精湛而细腻,精彩又丰富,有如春风轻佛,有如秋高气爽,有如夏云舒卷,有如冬日普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修精神审美之身,来养宁静清淡之心,通过艺术展示,让人们感受真、善、美的意境,增添清静自明、淡泊名利的心境,达到“焚香读画,吃墨看花”的境界。把佛法带到一切境,让一切境的众生都能享受佛法的温暖、甘露的滋润。把佛的慈悲、众生的幸福及疾苦化为空性,把世间的一切及身、语、意的美好、快乐、甜蜜、幸福制成艺术曼陀罗,把赞美和祝福、佛的光耀送到每一尘刹、建起生圆次第的福德,度尽苦海诸有情、建人间极乐刹土、得自然智慧身。

真正的艺术是润物无声的一种关怀,面对当代的人心沉沦、信仰空场、普遍社会焦虑,当代佛教艺术更应该介入社会,关怀社会,去解脱人类心灵的种种绳索羁绊。顺应时代潮流,更新佛教艺术理念,发扬传统,创新出大美的当代佛教艺术品。只有大众看到了心中的佛是那样的灿烂和神圣,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慈祥仁爱无比。这样受大众欢迎的作品多了,媒体自然关注和传播。不管是媒体还是画廊拍卖行等机构,对于积极的有创新意识的特别是能呈现大美的佛教艺术品,都应给予扶持和及时地宣传和报道。任何新生事物特别是创新的艺术品来之不易,何况是宗教艺术能带来新面貌新气象,更是来之不易。当代佛教艺术需要挖掘不同种类的佛教艺术形式,将全新材质、古老技法与当代艺术思考融于一体。这样,潜心研究佛教题材绘画的工作者必然越来越多,对佛教理论和佛教知识产生兴趣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佛教艺术的繁荣定会为当代佛教振兴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佛教文化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大力弘扬。今天生逢盛世,全国许多一流的文化艺术大师层出不穷,我们要考虑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作为的时代,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形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心安则天下安,心平则世界平。一颗真正的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淡然无痕,“日常”两个字就是最明确的指示。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佛教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的标示,引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去体会、去实践、去领悟,去“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发现本我,守住本真,在一花一叶中抵彼净土。

今日之宗教济世,更需采用符合当代生活的方式以感化世人,以艺术的方式润物无声,传递“佛陀”的智慧、觉悟和慈悲。当我们看到那些物外远致、含蓄隽永的艺术作品,那扑朔迷离,朦胧恍惚,如云如梦,似幻似真的境界,似乎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空故纳万境”的深邃、博大、澄明的心灵世界。只要欣赏者用自己的心智去领悟,自会感受到佛教艺术作品那种即心意会、神秘动人的魅力。

世间一切烦恼纠纷皆来自于二元对立,有对立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斗争,佛教哲学观来看,世界上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都是因缘和合。佛教提倡的慈悲平等、圆融无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教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通过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展示、研究,整理和阐释佛教教义中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积极因素,彰显佛教文化的和谐特性,突出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既表现当代又传承历史,努力实现信仰与文化的更好结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没有宗教和信仰的力量,单靠法律、制度、教育等理性能量,是难以维系一个和谐的生态社会的。在社会约束力上,唯一超越科学和法律的即是信仰了,尤其宗教信仰。与宗教相比,法律和制度都不具永恒性,只有历史性、地域性和集团性,它们的权威与号召力远逊于宗教。和法律的强制性不同,宗教伦理的力量在“心”,在于灵魂和精神系统。中国文化中一直深藏着一种执拗的实用和拜物情结。随着儒学的权力化与道家的世俗化,国人的生存精神中愈发缺少一种超功利的、对抗物质人生和私己性的基因。从古典的经世之用到现当代“天不怕地不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实践,从政治生产力到技术生产力,无非对物质主义的一次次阐发。一个几乎什么都不信、拼命求实唯物、毫无精神植被覆盖的群体,还有什么禁忌和敬畏呢?我们生活的现实,生生灭灭,短暂易逝,犹如昙花一现,人们应当在心灵世界中去追求一个不生不灭、永恒常驻的“真如”世界,证悟消逝与永恒、存在与超越、此岸与彼岸、虚幻与真实的辩证统一。传统文化的断裂和信仰迷失是今天我们遭遇的最大困境,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修复。文化与宗教的力量千年绵延、生生不息,具有未来性、超越性和普世性,至今古老的曼陀罗、手印、唐卡等佛教艺术元素仍活跃于当代文化舞台。我们应当相信宗教的修复力量。也唯有在信仰和心灵的意义上,才能真正实现滋养万物的终极关怀,最终改善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我们。

【注释】

[1]作者简介:黎荔,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